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PCR检测的那点事儿(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0  来源:食品微生物检验公众号
核心提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它的鼎鼎大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可谓如雷贯耳,近年来无论是如日中天的精准医疗,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它的鼎鼎大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可谓如雷贯耳,近年来无论是如日中天的精准医疗,还是稳步发展的基因诊断都离不开PCR技术这位“老母亲”。对于检验检测行业的小伙伴来说,PCR技术也绝对能够称得上是我们的“好帮手”了。尤其是致病菌检测、动物源性鉴定什么的,PCR君表示毫无压力。

然而当我们真正做好准备上机操作时,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检测结果有误差。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分析这位“老母亲”的脾气。

PCR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大扩增能力与极高的灵敏性,但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易污染,极其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的产生。


 

下面开始讲重点

污染原因

 

1、标本间交叉污染:

标本污染主要有收集标本的容器被污染,或标本放置时,由于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或容器外粘有标本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标本核酸模板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吸样枪污染导致标本间污染;有些微生物标本尤其是病毒可随气溶胶或形成气溶胶而扩散,导致彼此间的污染。


2、PCR试剂的污染:

主要是由于在PCR试剂配制过程中,由于加样枪、容器、双蒸水及其它溶液被PCR核酸模板污染。


3、PCR扩增产物污染:

这是PCR反应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污染问题,因为PCR产物拷贝量大(一般为1013拷贝/mL),远远高于PCR检测数个拷贝的极限,所以极微量的PCR产物污染,就可造成假阳性。


还有一种容易忽视,最可能造成PCR产物污染的形式是气溶胶污染;在空气与液体面摩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在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开盖时、吸样时及污染进样枪的反复吸样都可形成气溶胶而污染。据计算一个气溶胶颗粒可含48000拷贝,因而由其造成的污染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


4、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某些用克隆质粒做阳性对照的检验室,这个问题也比较常见。因为克隆质粒在单位容积内含量相当高,另外在纯化过程中需用较多的用具及试剂,而且在活细胞内的质粒,由于活细胞的生长繁殖的简便性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污染可能性也很大。

  

5、对照试验


a、阳性对照:在建立PCR反应实验室及一般的检验单位都应设有PCR阳性对照,它是PCR反应是否成功、产物条带位置及大小是否合乎理论要求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阳性对照要选择扩增度中等、重复性好,经各种鉴定是该产物的标本,如以重组质粒为阳性对照,其含量宜低不宜高(100以下个拷贝),但阳性对照尤其是重组质粒及高浓度阳性标本,其对检测或扩增样品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当某一PCR试剂经自己使用稳定,检验人员心中有数时,在以后的实验中可免设阳性对照。


b、阴性对照:每次PCR实验务必做阴性对照。它包括①标本对照:被检的标本是血清就用鉴定后的正常血清作对照;被检的标本是组织细胞就用相应的组织细胞作对照。②试剂对照:在PCR试剂中不加模板DNA或RNA,进行PCR扩增,以监测试剂是否污染。

防止污染的方法

 

1、合理分隔实验室:将样品的处理、配制PCR反应液、PCR循环扩增及PCR产物的鉴定等步骤分区或分室进行,特别注意样本处理及产物的鉴定等步骤分区或分室进行,及PCR产物的鉴定应与其它步骤严格分开。


最好能划分①标本处理区;②PCR反应液制备区;③PCR循环扩增区;④PCR产物鉴定区。其实验用品及吸样枪应专用,实验前应将实验室用紫外线消毒以破坏残留的DNA或RNA。

 

2、吸样枪:吸样枪污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操作时不慎将样品或模板核酸吸入枪内或粘上枪头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因而加样或吸取模板核酸时要十分小心,吸样要慢,吸样时尽量一次性完成,忌多次抽吸,以免交叉污染或产生气溶胶污染。


3、预混和分装PCR试剂:所有的PCR试剂都应小量分装,如有可能,PCR反应液应预先配制好,然后小量分装,-20℃保存。以减少重复加样次数,避免污染机会。另外,PCR试剂,PCR反应液应与样品及PCR产物分开保存,不应放于同一冰盒或同一冰箱。


4、防止操作人员污染,使用一次性手套、吸头、小离心管应一次性使用。


5、设立适当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以能出现扩增条带的最低量的标准病原体核酸为宜,并注意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每次反应都应有一管不加模板的试剂对照及相应不含有被扩增核酸的样品作阴性对照。


6、减少PCR循环次数,只要PCR产物达到检测水平就适可而止。


7、选择质量好的Eppendorf管,以避免样本外溢及外来核酸的进入,打开离心管前应先离心,将管壁及管盖上的液体甩至管底部。开管动作要轻,以防管内液体溅出。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21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