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嗅觉理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30  来源:《食品化学》罗云波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几种嗅觉产生的理论,为嗅觉感官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于嗅觉产生的理论很多,它们所能说明的主要是闻香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呈香物质与鼻黏膜之间所引起的变化,对下一阶段的刺激传导和嗅觉的产生等还不清楚。关子嗅觉理论可归纳为三方面:
    (1)立体化学理论
    这是一种经典的理论。Amoore(1964)提出由于不向呈香物质的立体分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的个同,人的嗅觉受体的空间位置也是各种各样的,一旦某种呈香物质的分子能像钥匙开锁—样洽如其分地嵌入受体的空间,人就能捕捉到这种气体的特征气味。他提出基本气味的设想,认为呈香物质可分为四种基本气味。麝香香气、薄荷香、麦芽香和樟脑香。
   (2)膜刺激型论
    Davis(1967)认为气昧分子被吸附在受体柱状神经的脂膜界面上。神经周围有水存在,气味分子的亲水基朝向水并推动水形成空穴。若离子进入此空穴.神经产生信号。Davis推导了气味分子功能基团横切面与吸附自由能的热力学关系,从而可以确定分子大小、形状、功能基团位置与吸附自由能之间的关系,
    (3)振动理论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气味特性与气味分子的振动特性有关。在口腔温度范围内,气味分子振动能级是在红外或拉曼光谱区,振动频率大约在每厘米100到700。人的嗅觉受体感受到分子的振动能.产生信号。这一假说能较好地解释气体分子光谱数据与气味特征的相关性,并能预测一些化合物的气味特性。这是振动理论的成功之处。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关键词: 嗅觉理论 感官检验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54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