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法规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南(试行)(农医发[2010]29号)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南(试行)(农医发[2010]29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0-06-21 10:37:34  来源:农业部  浏览次数:4220
核心提示: 为预防和控制奶牛乳房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生乳》国家标准(GBl930l-2010)、《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防治技术指南
发布单位
农业部
农业部
发布文号 农医发[2010]29号
发布日期 2010-06-07 生效日期 2010-06-07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指南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为进一步规范奶牛乳房炎防治工作,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根据《动物防疫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我部组织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南(试行)   二O一O年六月七日

  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它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是奶牛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同时,治疗乳房炎时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导产生抗药菌株并带来抗生素残留问题。有效控制乳房炎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为预防和控制奶牛乳房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生乳》(GB19301-2010)、《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防治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奶牛乳房炎的诊断、监测、报告、预防、治疗和应急处置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和保障措施。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奶牛乳房炎防治有关的活动。

  2 诊断

  2.1 流行病学特点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管理中饲养环境状况、挤奶卫生条件、程序及护理措施的规范程度都与乳房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只自身因素如胎次、泌乳阶段有相关性,2~3胎后,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患病机会增加;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患病机会增加;分娩期的感染率较其它时期高数倍。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和季节变化也有一定关系,多发于雨季、酷暑及寒冬。

  2.2 发病原因

  诱发乳房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饲养管理

  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挤奶设备使用不正确、挤奶程序不规范、不注意挤奶卫生等是诱发乳房炎的重要原因。

  2.2.2病原微生物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根据病原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可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后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病例中,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2.2.3其它因素

  季节、气候、遗传因素以及其它疾病等都对乳房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总之,引起乳房炎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多重性的,在诊断时应全面考虑。

  2.3 诊断

  2.3.1临床诊断

  乳房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通常称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又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3.1.1 急性乳房炎。突然发病,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乳汁显著异常和减少,出现全身症状。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脉搏增速,脱水,全身衰弱、沉郁。当病情发展很快且症状严重时为最急性乳房炎,此时可危及患牛生命。

  2.3.1.2 亚急性乳房炎。病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最明显的异常是乳汁中有絮片、凝块,并呈水样。乳房有轻微发热、肿胀和疼痛。

  2.3.1.3 慢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多由长时间持续感染引起,或由于急性乳房炎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而转来。长期保持亚临床型乳房炎,或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交替出现,临床症状长期存在。最终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出现硬结。这类乳房炎治疗价值不大,而且是牛群中的感染源,应及早淘汰。

  2.3.1.4 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房和乳汁肉眼观察无异常,但乳汁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乳汁体细胞数增加。隐性乳房炎患牛是病原携带者,可以感染其它健康牛。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而造成奶量损失和健康牛感染的危险。

  2.3.2实验室诊断

  2.3.2.1 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见附件1、2。

  2.3.2.2 亚临床型乳房炎

  检测方法包括乳汁体细胞计数法(CMT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乳汁pH检验法、电导率值检验法、酶类检测法和乳成分直接检测法。本指南主要介绍体细胞计数法。检测方法参见附件3、4,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进行。

  如需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参见附件1、2。

  3监测与报告

  3.1 奶牛饲养单位或个人每月应对亚临床型乳房炎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监测记录存档;对临床型乳房炎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并保存诊疗记录。大规模发生临床型乳房炎时,要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3.2兽医主管部门应对乳房炎发病及监测情况进行定期监控。

  4处置

  4.1 临床型乳房炎处置

  4.1.1隔离

  对患病奶牛实施隔离,对病牛接触过的一切用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4.1.2治疗

  对已经确诊的病牛,应根据致病因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按照对症治疗、局部治疗、抗感染和辅助性治疗相结合的原则,防止病原扩散。

  4.1.2.1抗感染治疗:可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前应进行乳汁采样、病原培养、药敏实验以确定所使用药物的种类。

  4.1.2.2对症治疗:解热、镇痛、抗过敏。

  4.1.2.3 辅助性治疗:缓解乳房的肿胀,可采用乳房基部封闭、乳房按摩、增加挤乳次数、乳房冷敷、外敷药物等。

  4.1.3牛奶处理

  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奶要挤入专用容器内,集中销毁,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弃奶规定;对发病区的奶源进行严格监测,防止病原污染牛奶进入制冷罐、乳品加工企业和消费市场。

  4.2 亚临床型乳房炎处置

  4.2.1奶牛的处置

  对已诊断为亚临床型乳房炎的病牛应隔离观察。长期CMT阳性、乳汁表现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的病牛,要及时淘汰。干乳前10天进行隐性乳房监测,对阳性反应在“++”以上的牛及时治疗,干乳前3天再监测1次,阴性反应方可停乳。

  4.2.2牛奶的处置

  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弃奶规定。

  4.3 消毒

  选用合适的药物药浴乳头;对病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特别是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见附件5。

  5 预防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执行正确的挤奶程序,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5.1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预防乳房炎的关键。牛舍、运动场要设计合理,空间宽敞,保持阳光充足;牛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经常更换。要定期对牛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

  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奶牛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与监督管理。

  5.2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执行规范化饲养,各生产阶段精、粗饲料搭配合理,全面供应,增加青绿、青贮料的饲喂量,以奶定料,维持机体最佳生理机能。停乳后要随时观察乳房,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在干奶后期应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为减轻乳房水肿,要适当控制盐的摄入量和多汁饲料的喂量。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应激。同时,还要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以增强机体抗病力。

  在干奶期,每头奶牛每天供应1.0g维生素E,和每公斤日粮不超过0.3mg的硒。

  5.3 规范挤奶操作

  挤奶操作建议采用“两次药浴,纸巾干擦”。

  5.3.1挤奶前检查:挤奶前先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

  5.3.2乳头预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对乳头进行预药浴,药液作用时间应保持在20~30秒。(注:乳房污染严重时,可先用含消毒剂的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

  5.3.3擦干乳头:药浴后用一次性纸巾擦干乳头和基部,要求每头牛至少1张。

  5.3.4挤头2-3把奶:把头2-3把奶挤到专用容器中,检查牛奶是否有凝块、絮状物或呈水样,牛奶正常的牛方可上机挤奶;异常的,应及时报告兽医进行治疗,单独挤奶,严禁将异常奶混入正常牛奶中。

  5.3.5上机挤奶:上述工作结束后,及时套上挤奶杯组(套杯过程中尽量避免空气进入杯组中),奶牛从进入挤奶厅到套上奶杯的时间应控制在90秒内。挤奶过程中观察真空稳定情况和挤奶杯组奶流情况,适当调整挤奶杯组的位置。排乳接近结束,先关闭真空,再移走挤奶杯组。严禁下压挤奶机,避免过度挤奶。

  5.3.6挤奶后药浴:挤奶结束后,应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5.4 定期检查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每月对每头泌乳牛进行奶牛乳房炎检测。

  5.5 干奶期预防

  干奶前首先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阴性奶牛方可进行干奶。提倡一次性干奶。乳汁挤净后,向每个乳区注入适量的干奶药。

  附件: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2、链球菌的检验
    3、乳汁体细胞计数法
    4、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396)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0003) 法规动态 (210)
法规解读 (2640) 其他法规 (506)
推荐国家法规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