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集约化养猪猪群和饲料的调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26
   集约化养猪必需做好两个猪群和两类饲料的调控工作。两个猪群指种猪群和商品群(仔猪出生至出栏),两类饲料指种猪料和商品猪料,这两个方面的科学合理调控通过不同途径对集约化商品场的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产生决定性作用。

两个猪群包括了生产全过程组群,是控制生产和控制疾病的实体对象,这两个群体各有不同的生产目标和特点。但是这又是以种猪群为生产龙头而影响商品群的,所以集约化养猪要抓好生产管理,首先必须抓好种猪群的生产调控。

种猪群结构管理调控可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种猪群遗传品种结构:选择优秀性能的种猪和杂结模式,为商品猪生产打下良好的遗传基础,将有可能生产出具有较高经济指数的上市肉猪。如果没有良好的遗传基础,使商品猪具有好的经济指数几乎不可能。因为:“性状=遗传+环境”。不同的性状表现不同的遗传力,繁殖性状属低遗传力,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管理、饲养、疾病等)如产仔数、成活率等;生产性状属中等遗传力,20—30%受遗

传控制,如出栏日龄,日增重,料肉比等,这些性状的70—80%受饲养管理控制;结构性状属高遗传力,40—60%受遗传控制,瘦肉率,背膘厚,乳头数等猪体结构。所以要获得上市猪较高的经济指数就必需选择优秀的品种和杂交模式,生产性状、结构性状属中高遗传力,容易通过品种进行改良。而繁殖性状则需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来获得。目前较实用的模式杂交模式为“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的性能也有差别,选择优秀的品种及杂交模式是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种猪群猪群结构:种猪群饲养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保证种猪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均恒生产和提供更多的优秀断奶仔猪。

抓好种猪群猪群结构是保持种猪群持续高指标稳产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公母猪结构、均恒生产、疾病结构方面,是保持全场猪群结构恒定稳产的基础,是保证各项管理指标正常落实执行的基础,是保证资金正常运行的基础。

种猪群必需有一个科学的年龄结构。应保持的一般年龄结构为:母猪,初产母猪15—17%,6胎以上13—15%,2—6胎65—70%。初产母猪和老龄母猪不但产仔数和哺乳能力差以外,而且仔猪质量也低于平均值,上市肉猪经济指数也下降,如生长速度、料肉比等,所以要提高种猪群的繁殖性能和断奶仔猪质量,第一步就要使母猪群有一个科学的年龄 结构。这就要求要按母猪更新计划认真落实母猪群的更新工作。一般生产母猪在200—300以下的猪场不宜自繁后备母猪,300头以上的生产母猪群可由种猪场引入后备母猪,或自繁后备母猪,同时减少引入种猪也是减少疾病传人的重要方面。根据生产母猪群结构及更新计划组合纯种核心群,并制订严格的繁殖培育方案及计划,以保证更新计划的落实。公猪群的组群结构以公母比例为1:20—25为宜,老、中、青三结合,建议公猪使用年限不超过2.5年,个别性能和遗传特别好的个体可适当延长到3年。实践证明中青年公母猪的后代活力和经济性能高于群体平均值。

均衡性生产对猪场的管理、生产运行、资金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均衡生产才能保证诸如工资方案、猪群周转、疫病控制、栏舍使用、资金运行等计划和指标的有效落实。种猪群的均衡生产决定了全场的均衡生产,在生产实践中必需科学的制订生产计划、包括周、月、年生产计划,配准率、分娩率、产仔率等目标计划,达不到预定计划的要查找原因,及时解决,确保计划的完成率。

疾病结构控制:每一个猪场的疾病结构都存在有差异在生产中必需切实撑握住本场的疾病结构,疾病的控制必需从种猪群着手去控制,根据不同类型疾病的特点及在本场的特点制订疾病控制计划。包括繁殖系统、呼吸道系统、胃肠道系统、寄生虫病等四大系统疾病;控制疾病必需采取:“提高猪群群体素质,减少病原的传

人和繁殖”的原则进行制订落实控制计划。如营养、环境卫生、全进全出、消毒、疫苗注射、药物防治、疫病监视等措施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使

之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单一的指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了合理的种猪群计划,其商品群也有了生产计划的基础,为保证出栏计划的实现,就必需对这一群体进行科学的管理,使与之有关的指标逐步完成。

两类饲料的调控:饲料的调控从供料量、饲喂方式、饲料营养浓度等方面来进行计划检查调控。

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调控必须有一个系统计划,也即各种饲料相对应的猪群阶段的营养配比符合该阶段的生产性能需要,同时也需要计划各品种饲料间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供应,这是提高猪群生产性能和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方面。并通过饲养实验来验证饲料营养配比的结果,其结果是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来选择和评价的,而不是饲料的价格问题,高价或低价的饲料不一定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猪群结构稳定的猪场应该是饲料总供量和各种饲料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如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方面出现不正常的数据,应该尽快检查其原因何在,予以及时解决。饲料量的供应必需针对猪群预计供应,而不应该供后统计,特别是种猪群饲料供应计划,过量和不足的供料都会降低生产性能或增加成本,从而使饲料效果下降。

同一商品猪料供应结构会出现不同的饲喂效果,影响饲喂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合理分群、遗传结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特别是慢性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等,在检查饲喂效果时必需查明与之相关的条件进行分析。

针对您的猪场,饲料实验数据是您进行饲料调控的宝贵参数。这一项工作有必要认真正确地去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宜的实验方案,尽可能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错误的数据信息比没有数据更可怕。

附:《年出栏1000头商猪猪场运行参数》

附: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猪场运行参数

一、生产指标:

公猪:母猪=1:20

公母猪使用年限分别为2—2.5年,3年

母猪的产胎数:2.2胎

窝均活仔:10头

配种分娩率:85—88%=86.5%

每头纯种母猪年提供6头合格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入选后60天配种结束,配种体重115—120g,大于210日龄

仔猪出栏率:170日龄,24.3周,体重95—100kg=97.5kg

全群料肉比:3.50:1

商品料肉比:2.85—2.90=2.875:1

全群平均日采食量:1.52—1.62kg/头.日

按自供繁殖父母代母猪,其它种猪引入的原则

杂交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二、种猪群结构生产量预算:

1、种猪群结构生产量预算:

生产母猪:523头,其中LY491头,Y32头

生产公猪:27头,其中D25头,L2头

后备种猪:

LY母猪:由本场自繁提供,90%合格率,每年更新164头,需提供182头,每月提供15.2头常年存栏31头。

Y母猪:每年更新1l头,需提供12头/年,月均存栏2头。

D公猪:每年更新1l头,需提供12头/年,月均存栏2头。

L公猪:每年更新1头。

2、种猪群常年存栏结构:

生产母猪:523头,其中LY491头,Y32头

生产公猪:27头,其中D25头,L2头

后备母猪:

LY 31头/月,年供182头,更新164头;

Y 2头/月,年供12头,更新ll头。

后备公猪:D2头/月,年供12头,更新11头,L1头/年

合计种猪存栏:523+27+31+2+2+1=586头

年需引入种猪:L个1头,D个12头,Y个12头,合计25头

3、生产量结构预算略

4、饲料供应计划参数略

其中种猪料1840kg占全群20%,因种猪更新或调整可在18—22%变动。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975 second(s), 172 queries, Memory 1.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