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2015潮汕区域对虾病害状况与防控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1  来源:水产前沿
核心提示:一、养殖概况 2015的水产业可谓举步维艰、跌宕起伏,厄尔尼诺现象、水产品行情整体低迷,对和病害的横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诸
 
一、养殖概况
 
    2015的水产业可谓举步维艰、跌宕起伏,厄尔尼诺现象、水产品行情整体低迷,对和病害的横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诸多问题。
 
    潮汕区域南美白对虾养殖同样的遭遇了低迷的一年:偷死、肠炎、白便、各种弧菌病、红体、白斑等等病害,导致对虾规格小、产量低是今年的整体写照。饶平汫州到澄海盐鸿一带地区的土池混养,年亩产量在500-700斤/亩;饶平、澄海、潮阳地区主要是鱼虾混养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一年可以放 4-5批苗,大部分养户放土苗,养殖到规格为80-90头/斤就开始上市,因此当地的养虾亩产较低。
 
    收成虾偏小
 
    2015年潮汕养殖成功率较2014年低,整体成功率大约3成。2015年潮汕整体效益情况为,盈利:平本:亏本比例为3:3:4(2014年为3:5:2)。
 
二、2015年虾病流行特点
 
    2015年潮汕区域对虾病害流行特点首先表现在区域差异性显著;其次为肠炎严重,虾长得慢、瘦、吃不上料;第三,季节性的病害明显,上半年弧菌比较严重,高温季节亚硝酸盐高等,各种养殖中的问题在全年各个季节中都有出现;第四,混养、套养模式发病率较低,养成率和养殖效益较高。
 
三、2015年虾病流行原因分析
 
1、气候影响
 
    由于季节的延迟,今年的养殖放苗较迟;早批苗种质量差,至7月份,混养塘收获虾产量少,养户对养殖效果明显不满意。进入8月份开始,不停的台风和降雨给养殖带来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导致对虾长得慢晚造天气变化大,包括气温和方向的多变,发病率达7成以上,成功率较低。
 
2、水质影响
 
    (1)前期降雨少,缺乏淡水,菌藻难于培植。
    (2)同区域内虾塘密集度高的片区比密集度低的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养殖密集水源会不同程度的交叉影响,加上没有一个进排水干预措施,病害容易相互传染。
    (3)养殖水体后期富营养化导致有害藻滋生。
    (4)高温、暴雨塘水易倒藻。
    (5)养殖户调水科学性不足。
 
3、养殖模式影响
 
    养殖模式的不同对成功率影响较大。
    (1)土塘的鱼虾混养模式发病率比精养模式低;
    (2)高位池的立体增氧模式比非立体增氧模式发病率低。
 
4、种苗影响
 
    种苗是整个养殖的关键因素。没有选择优质苗种反而选择劣质虾苗,导致的结果要么是早早发病排塘,要么是生长过慢、肠炎白便、偷死等症状,严重影响养殖。今年整体反映对虾生长速度比往年慢,养殖80天依然70-90头/斤,到后期大虾规格也不过50头/斤左右。
 
5、养殖环境
 
    (1)区域内密集的养殖池塘
    (2)海区富营养化导致有害藻滋生
    (3)工业等方面的污染
 
四、2015年主要病害分析
 
1、应激
 
白虾应激
 
    应激产生危害:应激会引起对虾生理发生变化,使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弱,对病菌或病毒的抵抗力下降,继而导致疾病的爆发。
 
    应激原因分类:气候变化(如大幅度降温)、水质突变(如“倒藻”)、生理突变(如蜕壳、病原入侵、淡化适应)、物理刺激(如拉网捕虾)、药物刺激(如使用消毒剂)。
 
    预防:
    (1)不同情况下均需增强对虾的体质。可同时采用外泼和内服免疫增强剂的方式。
    (2)水质恶化时需及时调节好水质。提高水体和底部的溶氧;再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来调控水质;同时泼洒应激Vc。
    (3)存在有毒物质时应尽快消除。
    (4)对虾在蜕壳时要保证其顺利进行。使用应激固壳素能有效补充矿物元素,使对虾蜕壳顺利完成。
 
2、肝胰脏萎缩病
 
肝胰脏萎缩
 
    病因分析:出现肝胰脏萎缩,存在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养殖环境——水体和对虾本身这2方面。
 
    导致养殖水体环境不稳定的因素:水质、底质、天气、倒藻等;导致对虾体质弱化的因素:苗种、营养、药物等。
 
    预防:投放优质虾苗,加强育水工作,保证水质稳定,科学投喂,定期使用有益菌(养水宝、粤海利生素、富水美、益水原菌等)和底质改良剂(如增氧解毒底净、生物底改等),每15天消毒一次,消毒后及时解毒和肥水补菌。
 
    治疗:停止进排水,减料50%;泼洒“解毒应激灵”+葡萄糖;加大增氧;下午泼洒“有机碘”消毒;内服“双黄连”+对虾多维+护肝冰芪维C等,连用5天,5天后加倍量喂“富虾康”。
 
3、池水倒藻、泛底、有害藻类繁殖
 
水质恶化
 
    原因:有机质积累,水质出现富营养化。
 
    危害:水质变化大,不利于对虾生长;死亡后分解过程中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威胁对虾生存。
 
    处理措施:有害藻类浓度不大时,可排换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抑制其繁殖。有害藻大量繁殖时,先用药物(螯合铜)杀藻;再使用解毒剂消除毒素;同时注意改良底质和重新培养。
 
    注意:在使用杀藻剂之前应判断对虾的体质状况,避免因为药物刺激而引发病害。
 
4、亚硝酸盐
 
亚硝酸高
 
    原因:养殖中、后期,鱼的密度大;饲料大量投喂,造成粪便多,含氮有机物多;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混浊,水底溶氧不足等有关。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2)投饵不过量。
    (3)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
    (4)池塘装上充足增氧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
    (5)肥水选择发酵过的有机肥为好,如使用氨基酸培水液、有机肥(如“氨基酵素肥”)等。
    (6)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7)定期改底,防止池底积污发臭。
    (8)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如“养虾宝”)、EM菌、芽孢杆菌(如“富虾康”)等,增强对饲料营养的吸收利用,减少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
 
5、肠炎、白便
 
肠炎
 
    病因分析:①底质差;②水质有害藻类繁殖过多,水色太浓;③弧菌感染。
 
    预防措施:“白便”是对虾肝胰脏、肠道长期发生慢性病变的结果,一旦池塘漂浮大量白便,严重的对虾已经无法治愈。因此“白便”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发现“白便”及时治疗,“白便”的发生与水质、底质环境密切相关,养殖期间采取定期调水、改底,保持水体环境稳定,定期内服保健、中药调理肝脏,能减少或推迟“白便”的发生。
 
    加强投苗前期育水稳水工作,控制透明度在15-25 cm。雨前后多施防应激产品和石灰等,雨后天晴及时进行消毒、解毒和肥水补菌工作,内服活性酵母+多维+乳酸菌等。
 
    治疗措施:①底质环境改良——去除硫化氢;②维持溶氧,维持藻类平衡,防止倒藻;③定期检测弧菌,总菌和弧菌比大于20:1。④多排污,泼洒大蒜素+双黄莲(加两倍量),内服恩诺沙星每天两次,连喂3次,之后改喂活性酵母等有益菌加强肠道修复。
 
6、蜕壳或软壳偷死症
 
    病因分析:主要原因是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不良,白对虾的排泄物、残饵、其他有机物等在异养细菌的作用下,慢慢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底层溶解氧不足,造成虾的鳃损害或中毒死亡,白对虾脱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
 
    防治措施:保证塘水1.2-1.5m,多施石灰稳定pH值在8.0左右(早上),勤解毒、改底、施肥和补菌,控制透明度在40cm左右,多施VC+多维稳水,雨后少量多次施放石灰、应激固壳素和白云石粉,保持水总碱度在80ppm以上,多开增氧机。
 
    处理方法:
    (1)初一、十五前3天,用一次“离子对钙”,同时减少投料。
    (2)投苗20天前的对虾可以10天用一次离子对钙。
    (3)蜕壳阶段每天晚上撒增氧剂(如“富力氧”)250克/亩。
    (4)平时多补充营养类药品如“对虾多维”“护肝维C”。察觉吃料少时,就用一次大蒜素,500克/亩泼水,尽量让对虾吃料。
 
7、蓝藻水
 
    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或施肥不当,肥料中磷占比例过大,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这种水体中的对虾长速缓慢、成活率低、发病率高。
 
    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防治措施:
    (1)注意池塘彻底清淤。使用强氧化剂清塘。
    (2)肥水时注意藻的类别,根据蓝藻喜磷的特点,适当少用磷肥。
    (3)水位不宜过深,池边增氧(底加氧),氧抑制蓝藻和其它有害藻类。
    (4)保护底质:控料是关键点。出现底质污染时,底改、沸石粉、吸附剂、微生物制剂降解。
    (5)强氧化剂消毒抑制藻类时注意增氧、解毒。杀藻后注意换水补菌,引进新水等。
    (6)EM菌加红糖,降低pH值,能抑制蓝藻繁殖。
 
8、弧菌问题
 
    此病常发生于养殖中后期水体,虾发生此病时一般头胸甲容易的剥离,肝脏变红肿,肝脏有时表层变白。弧菌常见于有机物较多的池塘,养殖高峰期适当换水排污,减少水中有机物,可有效预防弧菌病。此病一般容易感染软壳虾,其危害性及传染性 都极强,在高温的季节以及高盐度的水环境应适当加大换水,有淡水资源的应多补充淡水,并且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
 
    (1)外泼:①消毒剂:表面活性剂可以说是弧菌的特效药,但是会杀藻,有副作用;②大蒜素:一亩1米水位用量1-2斤。安全,不杀藻。③中草药:首选五倍子和黄连,煎煮后连渣一起泼洒(高位池可以把药渣挂袋),用量1立方水体2-4克。安全,不杀藻。
 
    (2)内服:抗生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氟苯尼考、磺胺甲异恶唑、恩诺沙星。治疗用量:1公斤饲料1-2克。连用5-7天。
 
五、2016年虾病应对措施
 
1、先进的养殖理念方向
 
    早造虾时提前投苗时间,晚造通过标粗塘养殖,提高成功率和养殖效益(错开投苗高峰期,出虾价格高)。进行鱼虾混养或套养,可提高成功率和利用率。(注意主养品种的选择及环境容纳量与密度关系)
 
2、生态防控模式选择
 
    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土塘逐渐向鱼虾混养模式转变,提高成功率。混养品种可选择高效益鱼种;高位池向生态养殖转变:以菌养水,以水养虾。在完善基础设备的前提下,降低养殖密度,生态养殖,降低风险。
 
3、选择优质的虾苗
 
    优质虾苗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保证,多年来坚持选择投放优质品牌虾苗,合理投放,在提高生长速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投到了长不大的苗,再好的思路和模式都是白搭,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4、做好育水稳水工作
 
    利用有益微生物来调节水质:在养虾池中施放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化能异养细菌等,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残饵等,减少 有机耗氧,稳定pH值,同时能均衡持续地给单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营养,平衡藻相和菌相,稳定水色,从而提高水的质量、减少养殖过程的换水量。
 
5、注重增氧
 
    无论土塘或高位池,溶氧是养殖的先决条件,是高产的保障。
 
6、强化标粗
 
    强化标粗育苗,即可提高虾苗成活率,还可以有效降低病害,更加容易养成管理。
 
7、做好养殖关键点把控
 
    强化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午、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及测量各水质因子,检查虾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对虾体长、体重的监测工作,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虾生长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投饵方法及管理措施。
 
    天气突变前后、水质恶化、虾蜕壳期及时施放有机酸解毒灵、葡萄糖、应激VC、应激固壳素等产品。
 
8、虾病防治
 
    减少底质污染,还要保持水质的稳定及生态平衡,发生病害时应适当加大换水量并消毒,然后可再施用沸石粉降低氨氮指标,施用活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视预防,将“抑菌、增氧、改水、内调”防控思路贯穿养殖全程。
 
 
作者:福建粤海服务部 梁元辉
 
编辑:foodnews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4.322 second(s), 1164 queries, Memory 4.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