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蔬菜 » 正文

马铃薯高产必要条件:土壤、光照、水分、温度详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3
核心提示: 1、土壤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沙壤土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具体优点有
    1、土壤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沙壤土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具体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沙壤土疏松透气,回温快,有利于马铃薯及时出苗,便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
    (2)便于耕作。
    (3)不容易积水,减少了薯块因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的风险。
    (4)收获方便,薯块干净,表皮光滑,商品品质较佳。
    但沙壤土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相应的水蒸发速度也较快,对于缺水或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马铃薯宜平作,尽可能的减少土表裸露面积。及时中耕培土,阻断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
    黏重土壤由于保水性较强,土壤回温慢,比较湿冷,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耽误农时,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当浅播,一方面可以减少芽苗破土的压力,另一方面浅层土温度相对较高。其次,黏重土壤通透性不佳,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影响薯块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郁闭的土壤环境中也给薯块的膨大带来额外的压力,易产生畸形薯,降低商品品质。再次,黏重土壤排水效果较差,如果在薯块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土壤中水分过多未能够及时排出去,薯块缺氧,表皮气孔张开,极易感染病菌。最后,黏重土壤不利于耕作,水分多粘性较大,水分少则形成土坷垃,损害根系和薯块。
    对于黏重土壤,种植马铃薯宜起高垄,有利于水分的排除,同时适当浅播,有利于出苗。多施有机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质地。
    2、光照
    光照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很多人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在华北生长的马铃薯能开花,而位于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却不见开花,其根本原因就是出在光照上。马铃薯花芽的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季节位于6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个小时以上,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花芽的分化。
    日照的长短除了会影响到马铃薯花芽的分化以外,还可控制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短日照会限制马铃薯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使匍匐茎膨大提前,结薯早而快。通常情况下,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南方短日照环境中则表现的是早熟品种的特性。
    不同时期生长的侧重点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发芽期:促进薯块萌发出短而壮的芽苗是保证植株旺盛生长,进而高产的先决条件,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可以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短日照情况下催芽,促进短壮芽的形成。
    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发棵期:发棵期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为薯块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长日照条件。
    结薯期:这个时期需要控制茎叶生长,重点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匍匐茎中,促进薯块的快速生长,马铃薯80%的产量就来自于这个时期,短日照能够起到良好的控茎叶生长的作用,减少光合产物在茎叶中的损耗,而较大的昼夜温差又能够极大限度的保障淀粉的积累,促进薯块的快速膨大,为高产打下基础。所以,短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强光照是这个时期最佳的光照条件。
    3、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发芽期: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的水分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的水分,现在芽苗的生长。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即可。
    幼苗期: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根系的发育,培育矮壮苗,所以保持土壤通透性极为重要。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即可。
    发棵期:这个阶段是茎叶快速生长,干物质急剧累积的时期,水分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70%~80%。但在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光合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累积和生长发育,开始需要控秧,以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此时土壤湿度需降低至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结薯期:马铃薯总产量的80%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的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前期土壤湿度需持续保持在70%~80%这个范围内,切忌忽干忽湿,如长期干旱后再灌溉一次,这个时候极易造成薯块的二次生长,薯块顶端再生长出小子薯,且外形呈现两端粗、中间细的葫芦状。后期土壤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4、干旱对马铃薯生长的不良影响,如何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
    水是马铃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植株中90%是水分,而块茎中也有80%的水分,由此可见,水对马铃薯极其重要。
    首先,干旱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效率,减少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其次,干旱会限制块茎的膨大,甚至产生畸形薯;再次,在块茎形成期,忽干忽湿会严重影响薯块的商品品质,干旱时,薯块周皮易发生木栓化,当水分充足时,虽然木栓化现象得以缓解,但容易发生二次生长,薯块顶端长出小子薯,且薯块两端粗,中间细。除此之外,在块茎生长后期,较严重的干旱会促使薯块内部产生褐斑,影响马铃薯的商品品质。而且在收获期,土壤过于干燥,也极易损伤薯块。
    根据相关专家(康玉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保持水分充足,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在干旱年份,定期定量浇块茎水每亩增产可以达到24%~36.8%,即使在风雨年,也可以增产0.9%~13.9%。
    要保证马铃薯丰产优质,灌溉是关键之一。严格根据不同时期马铃薯的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湿度,忌“忽干忽湿”,“定时定量”灌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在灌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钾肥的合理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具有比较显着的效果。苗期是钾的临界点,适当补充钾肥,可以提高植株的保水能力,并且使幼苗挺立、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5、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比较喜欢在冷凉的环境中生长,当温度达到7℃以上时,种薯就可以发芽,而温度达到12℃的时候,芽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出苗。当然,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3~18℃。切忌温度过高,芽苗生长速度过快,易形成细长、瘦弱的高脚苗,最终导致整体植株生长较弱,抗病性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品质。
    茎叶的生长比较适合在16~22℃的温度环境中生长,此温度范围内,茎叶生长旺盛,光合能力增强。当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茎叶的生长开始减慢,到达35℃时,植株停止生长。当然,温度低于7℃的时候,生长也基本停止。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环境非常适合薯块的干物质累积,白天相对高温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合成量,夜晚温度较低,能够减少植株对干物质的消耗。 
编辑:foodnews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29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