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经济作物 » 正文

抓好肥水管理力促水稻高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2
核心提示:科学合理的抓好田间基本苗,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丰收的关键技术措施。什么样的基本苗密度才是合理的呢?实践证明,每亩栽插1.5~2.0万穴,每穴栽插4蘖苗左右,基本苗可达到6~8万。
 科学合理的抓好田间基本苗,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丰收的关键技术措施。什么样的基本苗密度才是合理的呢?实践证明,每亩栽插1.5~2.0万穴,每穴栽插4蘖苗左右,基本苗可达到6~8万。大穗型的品种每亩插1.2~1.5万穴基本苗可达4.8~6万只。在此基本苗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科学的管理,可使有效穗达到20万左右,为夺取高产搭好了丰收的架势。这才是合理的基本苗结构。

    但近几年情况恰恰相反,笔者所调查的湖北部分水稻产区,栽插水稻普遍表现为基本苗不足,平均每亩的穴数不足1.0万只,个别地方每亩仅有0.6~0.8万穴,离合理高产田块的合理基本苗架构相差甚远,试想这样的田块要想取得好的收成,谈何容易。究其原因,绝大部分农户反映,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插秧时都需要请人帮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请帮忙的人只讲插秧进度,不可能保证插秧质量,按要求,插秧时株、行距应该在5×7寸或4×8寸,这样就可保证每亩插1.5~2.0万穴,而实际上为了抢进度,实际插秧时株、行距有的7×8寸,有的甚至1尺远左右一穴,这样就造成了田间基本苗远远达不到高产架构的要求。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只要科学合理地抓好后期田间肥水管理,也能够弥补由于基本苗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主要措施是:

    及时合理地施用分蘖肥。分蘖期是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决定期,又是扩大稻体营养体、为形成壮秧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分蘖肥是水稻移栽后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争取分蘖成穗而施用的肥料。一般分蘖肥以氮肥为主,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于移栽返青后(大约一个星期左右)每亩一次施用尿素10~15公斤。有效分蘖期长的在第一次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还要看苗再每亩补施接力肥5~10公斤,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移栽时秧龄短、叶龄小的,特别是地力薄、基肥不足的田块宜多施。而移栽时秧苗秧龄长,叶龄偏大、田间基肥充足的田块宜少施。但切忌分蘖肥施得过迟(大约在移栽后半个月)以免造成无效分蘖过多发生,影响产量。

    科学管水,合理晒田。水是水稻一生中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管理得好,可以使水稻得到稳健的生长,但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水稻减产,一般来说,从插秧后25天左右时间段正是水稻需水、肥旺盛,有效分蘖大量发生时段,这段时期,田间是不能断水的。之后就要逐步的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但晒田时一定要注意,对于基本苗不足、分蘖不足的田块要轻晒,而对于田间生长过旺,秧苗叶片偏大,叶浓的田块要重晒,这样可以控制无效分蘖和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合理的早施穗肥。穗肥是供给稻穗分化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穗肥施的早、迟,对水稻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基本苗不足的田块,早施穗肥,无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施用时期应在水稻晒田复水后,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和钾肥15公斤左右混合施用,可以确保水稻后期生长的需要。

    笔者认为,只要认真落实好以上措施,加强后期田间的科学管理,就可弥补当前基本苗不足而造成的产量损失。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肥水 管理 水稻 高产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019 second(s), 398 queries, Memory 1.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