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临床营养 » 正文

营养治疗新概念-胃肠内营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08
  胃肠内营养在临床上已应用了30余年,但对大众而言,仍是一个新的概念。
  众多的住院病人因各种疾病的原因,如口腔溃疡、食道肿瘤、胃肠手术、放化疗后出现食欲不振等等原因,不能吃饭,或摄食量少而不足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为此,寻找合理的可替代“吃饭”的营养支持途径,使不能、不足或不愿吃饭的病人同样能达到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就成为现代营养支持的重要任务。
  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胃肠道”人们对胃肠道营养的认识源于人们对胃肠道的认识。最初,人们仅将胃肠道看作单纯的“吃饭-消化-吸收-排泄”的器官。现在,人们认识到肠道不仅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还是人体内的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时,肠道还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肠道内的细菌数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如果将人体小肠粘膜平铺开,其面积可达到约10平方米。在严重应激的状态下,如严重的创伤、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急性胰腺炎等,可能造成胃肠道粘膜的破损,把原本完整的一个肠道变成一个“漏的肠道”,使胃肠道内细菌及其毒素经漏口溢出,成为体内巨大的、难以控制的感染灶,导致严重的感染,病人出现高热、脓毒血症,即便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效果也不明显,治疗费用因此节节攀高,住院周期因此不断延长,患者的临床预后很差。
  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 “漏的肠道”是那些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肠道。对于那些长期不能吃饭的病人,“休眠”的胃肠道所导致的可不仅仅是营养不良,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胃肠粘膜损害,进而引发肠道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衰竭。
因此,医学界在重新认识肠道的基础上提出了 “在胃肠道功能允许时,优先使用胃肠内营养”这一概念。
  胃肠内营养-为不能经口摄食的病人开启希望之门
如前所述,胃肠内营养是为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如口腔溃疡、食道肿物、胃大部切除、癌症放疗和化疗等)或不愿(如神经性厌食等)经口摄取自然膳食,而其胃肠道功能又能使用的病人提供营养支持的良好方式。
  与“完整”的自然膳食不同,胃肠内营养是将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提取”出来,按照人体的营养需要量标准,重新“合成”易于被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并通过口服或管饲的方式,将肠内营养液通过胃肠道吸收入人体,为病人提供营养,同时还可给予胃肠道适当的“刺激”,避免因胃肠道长期废用而导致萎缩。
除了一般性配方,胃肠内营养制剂还有专门针对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的专用配方。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还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目前,肠内营养的配方正在不断地深化和细化,针对肾脏疾病、创伤、肥胖、痛风等各类疾病的胃肠内营养制剂的问世也指日可待。
  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家中使用胃肠内营养,“让胃肠内营养走进家庭”已不再是一句口号,今天,无数的家庭已经或正在将其变为现实,他们在科学地使用这种技术,也在悉心体味这由此获得的实际利益。这是胃肠内营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也代表着胃肠内营养未来的发展方向。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