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是生活在细胞外液之中,通过与细胞外液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而维持其生命活动。这种构成细胞生活环境的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赖以生存的外环境。
外环境变化很大,内环境则由多种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变化很小。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少受乃至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保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生理学者把这种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机能状态,叫做内环境稳定。
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性,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它要求的理化条件比较严格,如温度,pH和其他离子浓度都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完成。水分和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转才能正常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一般还都要在水溶液中进行,并要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离子浓度相对稳定。
然而在机体生命过程中,内环境理化性质是不断地在改变的,而体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过多或过少,会在不同程度上妨碍机体的生命活动。例如血糖太低时,大脑细胞兴奋性降低,会出现昏迷现象;血浆蛋白过低可引起组织水肿。体温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和它的机能状态;血液酸碱度变化,机体的反应更为明显,当血液pH值低于7.0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可导致死亡。由此可见,内环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在一定生理范围内,以免组织细胞受到伤害。这种在生理范围内的变动称为内环境相对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