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药学 » 正文

小儿泌尿系感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6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期的常见病,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及肾实质炎症,统称泌尿系感染,其中尿道炎、膀胱炎称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脓肿称上尿路感染。临床分为急性及慢性感染。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婴儿期症状不典型,只表现为发热、精神不好或排尿时哭闹,容易误诊,如治疗不及时易转为慢性或反复感染造成肾损害。男孩及反复感染者多伴有先天性泌尿系畸形。 小儿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婴幼儿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新生儿期男孩发病率高,此时应考虑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有关

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拒奶、苍白、吐泻、体重不增、呆滞少动、抽搐、黄疸等,而泌尿系症状罕见。 2.婴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泌尿系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渐明显,排尿时哭闹,尿频,顽固性尿布疹应想到本病。 3.儿童期多有典型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时有肾区及下腹痛,少数病人有一过性血尿,全身症状多不突出。 4.慢性感染者病程多超过6个月。小儿少见,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病程久者可有贫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肾损害时有高血压、多尿、肾小管功能障碍

诊断依据
  1.女孩多见,症状因年龄而异。如新生儿以败血症、脑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表现为精神淡漠、拒奶、激惹或体重不增;婴儿常表现为发热、吐泻、体重不增;而儿童除有发热、寒战外常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痛、腰痛及肾区叩痛等。 2.尿常规:白细胞〉5个/Hp或见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蛋白微量,可见管型及红细胞。 3.清晨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尿液。 4.肾功能:肾盂肾炎急性期可正常,慢性期可有损害。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2.抗菌疗法:早期积极采用抗生素。

用药原则
  1.初次感染致病菌为大肠桿菌且病情较轻者,可用一种抗生素,如用药2 ̄3天症状未改善或病情较重者须联合使用两种抗菌素,可选用庆大酶素、丁胺卡那酶素或先锋必。 2.如果致病菌为金葡菌可选用头孢唑琳,磷酶素或丁胺卡那酶素。 3.再发感染用药:再发感染用药同初次感染,复发感染应去除病因的同时,加强抗感染,选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反复再发肾盂肾炎或肾实质已有损害者,在上述疗程结束后改用小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首选上述夫喃旦啶或复方新诺明半片,每晚1次,或先锋Ⅳ0.25g晚1次,疗程3 ̄6个月或更久。

辅助检查
  1.单纯上尿路感染检查专案包括检查框限“A”及“B”中的1、2。 2.单纯下尿路感染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3.对反复感染疑为尿路梗阻或先天性泌尿系异常者,检查专案包括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
  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中段尿培养3次阴性。 2.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好转或接近正常,尿培养未转阴。 3.未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好转,尿培养转阴。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77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