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理化检测人员必学必看的基础知识汇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9
核心提示:实验室化验人员应该掌握主要内容图片图片一、实验室安全守则图片二、试剂的分类及保管图片三、实验室常用仪器图片四、分光光度法
实验室化验人员应该掌握主要内容


图片
图片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图片
二、试剂的分类及保管
图片
三、实验室常用仪器
图片
四、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图片
第一部分实验室安全守则

(1)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用品如灭火器、冲洗水龙头、急救药箱(备创可贴、碘酒、棉签、纱布等)。
(2)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了解化学试剂特性,设备性能及操作中可能发生事故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工作时应穿实验服,不应在公共场所穿实验服。
(4)稀释浓硫酸的容器最好是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切勿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迸溅,造成灼伤。
(5)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时要注意防护在通风橱中进行。
(6)若遇酸碱液灼烧时,速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患处。属酸液烧伤,用2%碳酸氢钠冲洗;属碱液烧伤,用2%硼酸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7)夏季打开易挥发溶剂瓶塞前,应先用冷水冷却,瓶口不要对着人,在通风橱内中进行。
(8) 操作中不得离开岗位, 必须离开时要委托能负责任者看管。
(9)实验室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换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10)不使用绝缘损坏或老化的线路及电器设备。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11)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安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
(12)若局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湿抹布或石棉布覆盖熄灭。若火势较猛,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
(13)打开高温烘箱前,须确认箱内温度小于100℃后方可打开。
(14)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装时,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15) 禁止随意混合各种试剂,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6) 实验完毕,将实验台面整理干净,洗净双手,关闭水、电、气等阀门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图片



图片
第二部分试剂的分类及保管
化学试剂中的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毒性等特性,除使用时注意安全和操作规程外,保管时也要注意安全,要防火、防水、防挥发、防曝光和防变质。应根据不同试剂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一)一般单质和无杌盐类的固体
应放在试剂柜内,无机试剂要和有机试剂分开存放。危险性试剂应严格管理,必须分类隔开放置,不能混放在一起。
(二)易燃液体
主要是有机溶剂、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试验中常用的有苯、乙醇、乙醚和丙酮(即甘油)等,应单独存放,要注意阴凉通风,特别要注意远离火源。
(三)易燃固体
无机物中如硫磺、黄磷、镁粉和铝粉等,着火点都很低,也应单独存放。存放处应通风、干燥。白磷在空气中可自燃,应保存在水里,并放于避光阴凉处。
(四)遇水燃烧的物品
金属锂、钠、钾、电石和锌粉等,可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锂要用石蜡密封,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中,电石和锌粉等应放在干燥处。
(五)强氧化剂
氯酸钾、硝酸盐、过氧化物、高锰酸盐和重铬酸盐等都具有强氧化性,当受热、撞击或混入还原性物质时,就可能引起爆炸。保存这类物质,一定不能与还原性物质或可燃物放一起,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
(六)见光分解的试剂
硝酸银、高锰酸钾等;与空气接触易氧化的试剂:如氯化亚锡、硫酸亚铁等,都应存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七)容易侵蚀玻璃的试剂
氢氟酸、含氟盐、氢氧化钠等应保存在塑料试剂瓶中。
(八)剧毒试剂
氰化钾、三氧化二砷(砒霜)、砷、汞等,应特别注意有专人妥善保管,取用时应严格做好记录,以免发生事故。(双人双锁)
试剂的使用和处理注意事项:
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试剂,一般都要保存玻璃容器内,并用塞盖好。容器外壁上应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液体试剂还应注明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和配制人。使用和处理试剂时还应注意:
1、不要用手去接触试剂,不要去尝试剂的味道。在闻物质的气味时,只能用手扇动少量气体入鼻。
2、取用固体试剂时,要用干净的药匙。
3、取用液体试剂时,须用左手将承接试剂的瓶口向右手方向倾斜,用右手持试剂瓶(试剂标签在靠近虎口一侧)向左手方向倾斜倒入承接的试剂瓶瓶口。
4、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试剂时,要特别小心。万一酸、碱液体溅到手上或衣服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5、试剂溅在操作台台面上,要立即擦拭干净,以防腐蚀台面或衣物。
6、取用试剂时应注意保持纯净,不要把瓶塞盖错,取出用剩的试剂不要放回原瓶。
图片

图片
第三部分:实验室常用仪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容量瓶



容量瓶试漏方法:使用前,应先检查容量瓶瓶塞是否密合,为此,可在瓶内装入自来水到标线附近,盖上塞子,用手按住塞子,倒立容量瓶,观察瓶口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把瓶直立后,转动瓶塞约180度后再倒立试一次,为使塞子不丢失不混乱,常用塑料线绳将其拴在瓶颈上。

使用容量瓶注意事项:

(1) 在精密要求高的分析工作中,容量瓶不允许放在烘箱中烘干或加热

(2) 不要用容量瓶长期存放配好的溶液

(3) 容量瓶长期不用时,应该洗净,把塞子用纸垫上,以防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滴定管

滴定管有无色、棕色两种,一般需避光的滴定液(如硝酸银滴定液、碘滴定液、高锰酸钾滴定液等),需用棕色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涂油: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隹活塞孔,涂完后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滴定管试漏
酸式滴定管试漏:关闭活塞,装入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隙缝中有无水渗出,然后将活塞转动180°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千涂油。
碱式滴定管试漏:装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上有无水滴滴下,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酸式滴定管如何装溶液:装之前应将瓶中标准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 的水分,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标准溶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约1/3)以洗涤尖嘴部分,应关闭活塞横持滴定管并慢慢转动,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尽量倒空后再洗第二次,每次都要冲洗尖嘴部分,如此洗2-3次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至“0”刻线以上。
碱式滴定管如何赶气泡:碱式滴定管应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碱式滴定管的气泡一般是藏在玻璃珠附近,则必须对光检查胶管内气泡是否完全赶尽,赶尽后再调节液面至0.00mL处,或记下初读酸式滴定管装溶液:装之前应将瓶中标准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标准溶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约1/3)以洗涤尖嘴部分,应关闭活塞横持滴定管并慢慢转动,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尽量倒空后再洗第二次,每次都要冲洗尖嘴部分,如此洗2- -3次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至“0”刻线以上。
碱式滴定管赶气泡:碱式滴定管应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碱式滴定管的气泡一般是藏在玻璃珠附近,则必须对光检查胶管内气泡是否完全赶尽,赶尽后再调节液面至0.00mL处,或记下初读数。
滴定的正确方法:滴定时,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插入锥形瓶口(或烧杯口)下约1-2cm处,滴定速度不能太快,以每秒3-4滴为宜,切不可成液柱流下,边滴边摇,向同一方向作圆周旋转而不应前后振动,因那样则会溅出溶液,临近终点时,应1滴或半滴地加入,并用洗瓶吹入少量冲洗锥形瓶内壁,使附着的溶液全部流下,然后摇动锥形瓶,观察终点是否已达到,如终点未到,继续滴定,直至准确到达终点为止。
滴定管读数应遵守的规则: 1)注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需等待30s- -1min后才能读数(2) 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滴定台上读数或用两手指拿住滴定管的上端使其垂直后读数(3)对于无色溶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际的最低点,对于有色溶液,应使视线与液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初读和终读应用同一标准。
图片

移液管使用方法
1、检查移液管的管口和尖嘴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则不能使用;
2、洗净移液管
先用自来水淋洗后,用铬酸洗涤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适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无名指张开握住移液管外侧,拇指在中指和无名指中间位置握在移液管内侧,小指自然放松;左手拿吸耳球,持握拳式,将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紧吸耳球,排出球内空气,将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紧接在移液管(吸量管)上口,注意不能漏气。慢慢松开左手手指,将洗涤液慢慢吸入管内,直至刻度线以上部分,移开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移液管(吸量管)上口,等待片刻后,将洗涤液放回原瓶。并用自来水冲洗移液管(吸量管)内、外壁至不挂水珠,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控干水备用。
3、吸取溶液
摇匀待吸溶液,将待吸溶液倒一小部分于一洗净并干燥的小烧杯中,用滤纸将清洗过的移液管尖端内外的水分吸干,并插入小烧杯中吸取溶液,当吸至移液管容量的1/3时,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移液管,使溶液流遍全管内壁,将溶液从下端尖口处排入废液杯内。如此操作,润洗了3一4次后即可吸取溶液。将用待吸液润洗过的移液管插入待吸液面下1~2cm处用吸耳球按上述操作方法吸取溶液(注意移液管插入溶液不能太深,并要边吸边往下插入,始终保持此深度)。当管内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约1~2cm处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此时若溶液下落至标线以下,应重新吸取),将移液管提出待吸液面,并使管尖端接触待吸液容器内壁片刻后提起。(在移动移液管或吸量管时,应将移液管或吸量管保持垂直,不能倾斜)。
4、调节液面
左手另取一干净小烧杯,将移液管管尖紧靠小烧杯内壁,小烧杯保持倾斜,使移液管保持垂直刻度线和视线保持水平(左手不能接触移液管。稍稍松开食指(可微微转动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液面将至刻度线时,按紧右手食指,停顿片刻,再按上法将溶液的弯月面底线放至与标线上缘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向烧杯口移动少许,去掉尖口处的液滴。将移液管或吸量管小心移至承接溶液的容器中。
5、放出溶液
将移液管或吸量管直立,接受器倾斜,管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接受器内壁流下,管内溶液流完后,保持放液状态停留15s将移液管或吸量管尖端在接受器靠点处靠壁前后小距离滑动几下(或将移液管尖端靠接受器内壁旋转一周),移走移液管(残留在管尖内壁处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强使其流出,因校准移液管或吸量管时,已考虑了尖端内壁处保留溶液的体积。除在管身上标有“吹”字的,可用吸耳球吹出,不允许保留)。
6、洗净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广口瓶:一般保存固体

细口瓶:一般保存液体

棕色瓶:保存见光分解的物质

塑料瓶:保存氢氟酸等易与玻璃反应的物质

带玻璃塞:不宜保存碱性物质

带橡皮塞:不宜保存强酸性、溴、强氧化性物质和大多数有机物

分液漏斗的使用:
用分液漏斗进行液-液萃取时,操作应选择容积体积大2倍左右的分液漏斗,把活塞擦干,涂以少许润滑脂,转动活塞使其均匀透明,检查分液漏斗顶端的玻璃塞和活塞是否严密。然后将分液漏斗放在固定的铁环中,关好活塞,装入待萃取溶液和萃取溶剂,盖好玻璃塞,使两相之间充分接触。

震荡过程中要使漏斗倾斜至上口低于下口,并将下口朝向无入处,右手捏住上口颈部,用食指根部压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并以拇指和食指捏住活塞柄,握持方式以既要防止震荡时活塞转动或脱落,又便于转动活塞为准。
开始震荡要慢,每摇几次后,将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转活塞,放出因溶剂挥发或反应产生的气体,这常称为“放气”,这对低沸点溶剂或有气体生成的萃取过程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反复地震荡、放气数次之后,将分液漏斗静置于铁环上,待乳浊液分层后,旋转顶端玻璃塞,对好放气孔,慢慢旋开下端活塞将下层液体放出,当两相界面接近活塞时,关闭活塞,静置片刻或轻轻振摇,再把下层液体放出,上层的液体由上口倒出,切不可经活塞口放出,以免被漏斗颈部的下层残液所污染。


使用干燥器的注意事项:
1、干燥剂不可放得太多,以免沾污坩锅底部。
2、搬移干燥器时,要用双手拿着,用大拇指紧紧按住盖。
3、打开干燥器时,不能往上掀盖,应用左手按住干燥器右手小心地把盖子稍微推开,等冷空气徐徐进入后,才能完全推开,盖子必须仰放在桌子上。
4、不可将太热的物体放入干燥器中。
5、有时较热的物体放入干燥器中后,空气受热膨胀会把盖子顶起来,为了防止盖子被打翻,应当用手按住,不时把盖子稍微推开(不到1s),以放出热空气。
6、灼烧或烘干后的坩锅和沉淀物,在干燥器内不宜放置过久,否则会因吸收一些水分而使质量略有增加。
7、变色硅胶干燥时为蓝色,受潮后变粉红色。可以在120℃烘受潮的硅胶待其
电子天平的使用和维护
称量前后应检查天平是否完好,并保持天平清洁,如在天平内洒落药品应立即清理干净,以免腐蚀天平。
天平载重不得超过最大负荷,被称物应放在千燥清洁的器皿中称量挥发性、腐蚀性物体必须放在密封加盖的容器中称量。
不要把热的或过冷的物体放到天平上称量。应在物体和天平室温度一致后进行称量。
万分之一电子天秤最小读数0.0001g/0.1mg。
天平应放在水泥台上或坚实不易振动的台上,天平室应避开附近常有较大振动的地方。
安装天平的室内应避免日光照射,室内温度也不能变化太大,保持在17~23℃范围为宜;室内要干燥,保持湿度55~75%范围为宜。对天平不利的水蒸汽、腐蚀性气体、粉尘切忌侵入天平和室内。
天平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天平箱内应放置变色硅胶干燥剂。如发现部分硅胶由蓝色变色为粉红色,应立即更换,天平 箱应加防尘罩。天平室应注意随手关门。天平放妥后不宜经常搬动。若天平位置发生移动后,应校正后,方可使用。
玻璃器皿清洗方法
(1)一般的玻璃仪器(如烧瓶、烧杯等) :先用自来水冲洗一下,然后用肥皂、洗衣粉用毛刷刷洗,再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纯化水冲洗3次(应顺壁冲洗并充分震荡,以提高冲洗效果)。计量玻璃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量瓶等):也可用肥皂、洗衣粉的洗涤,但不能用毛刷刷洗。
(2)精密或难洗的玻璃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量瓶、比色管等):先用自来水冲洗后,沥干,再用清洁液处理一段时间(一般放置过夜),然后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纯化水冲洗3次。
(3)洗刷仪器时,应首先将手洗净,免得手上的油污物沾附在仪器壁上,增加洗刷的困难。
(4)一个洗净的玻璃仪器应该不挂水珠(洗净的仪器倒置时,水流出后器壁不挂水珠)。
玻璃仪器的干燥
(1)晾干不急等用的仪器,可放在仪器架上在无尘处自然干燥。
(2)急等用的仪器可用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干燥(温度在60~70℃为宜)。
(3)计量玻璃仪器应自然沥干,不能在烘箱中烘烤。
玻璃仪器的保管
要分门别类存放在试验柜中,要放置稳妥,高的、大的仪器放在里面。需长期保存的磨口仪器要在塞间垫一张纸片,以免日久粘住。

第四部分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分光光度的概述
吸光光度法定义:
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所用的光谱区域为200~780nm,其中紫外分光光度法为200~400nm,可见分光光度法为400~ 780nm。
红外光谱法为2.5~1000um。
分光光度法概述
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历程:
最初人们发现很多物质都具有颜色,例如Mn04-为紫红色,Fe3+为黄色,当含有这些物质的溶液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度也就随着改变。溶液越浓颜色越深,溶液越稀颜色越浅,因此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随后人们又认识到溶液的颜色是由于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可以利用滤光片和光电池客观的测量溶液的浓度,从而出现了“光电比色法”。随着近代测试仪器的发展,用分光光度计代替比色计,出现了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日常所见的白光,如日光、白炽灯光,都是混合光,即它们是由波长400~780nm的电磁波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这段波长范围的光是人们视觉可觉察到的,所以称为可见光。当电磁波的波长小于400nm时称为紫外光,大于780nm的称为红外光,都是人们视觉觉察不到的光。互补色光:当将某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时,可以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
当一束白光(混合光)通过某溶液时,如果该溶液对可见光区各种波长的光都没有吸收,即入射光全部通过溶液,则溶液呈无色透明状。

当该溶液对可见光区各种波长的光全部吸收时,则该溶液呈黑色。


如某溶液对可见光区某种波长的光选择性地吸收,则该溶液即呈现出被吸收波长光的互补色光的颜色。

例如当一束白光通过KMnO4溶液时,该溶液选择性的吸收了绿色波长的光,而将其它的色光两两互补成白光而通过去,只剩下紫色光未被互补,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色。


光吸收曲线

光吸收曲线: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通过某一定浓度和一定厚度的溶液,分别测出它对各种波长光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成的曲线(亦称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Aμaξ) :在吸收曲线上吸收峰最大处所对应的波长。


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显色,使用同样厚度的吸收池,测定吸光度,上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一条直线,在同样条件下测出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从工作曲线上查出试样溶液的浓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标准曲线不成直线的情况,特别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高时,明显的向上或向下偏离标准曲线,这种情况称为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现象。
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入射光为非单色光。严格讲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应选用Aμaξ处或肩峰处测定。

(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离解、络合、缔合会破坏线性关系,应控制条件(酸度、浓度、介质等)。

(3)比耳定律的局限性引起偏离。严格说,比耳定律是一个有限定律,它只适用于浓度小于0.01mol/L的稀溶液。

定量分析一溶液浓度的测定
1、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

y=a+bx

式中:x为标准溶液的浓度,y为相应的吸光度



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度值在0. 2~0. 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2、对比法(直接比较法)
对比法实际相当于工作曲线法的一个特例。y=bx实际就是只配制一个标准溶液,其中待测组分的浓度与试液尽量相近,选用最大吸收波长,在相同条件下依次测定二者的吸光度,按下式直接计算试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c样=(A样/A标)×c标
需注意: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浓度应接近,且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在0.4-0.8以内较好。在只测一、二个样品,且含量大致已知时很方便。
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


光源:
发出所需波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钨灯(320~2500nm): 可见光区氢灯、氘灯(180~375nm) :紫外区氙灯(180~1000nm) :紫外、可见光区。


吸收池(比色皿、比色杯、比色池) :用于盛待测及参比溶液。
玻璃吸收池(370~3200nm) :可见光区
石英吸收池(185~4000nm) :紫外光区、可见光区
选用比色皿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1)测定波长。比色液吸收波长在370nm以上时可选用玻璃或石英,在370nm以下时必须使用石英比色皿。
(2)光程。比色皿有不同光程长度,通常多用10.0mm的比色皿,选择比色皿的光程长度应视所测溶液的吸光度而定,以使其吸光度在0.1~0.7之间为宜。
吸收池的清洗
分光光度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根据污染情况,可以用冷的或温热的(40-50°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碳酸钠溶液(%2) 浸泡,可加热10min左右。也可用(1+3) 硝酸溶液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对于有色物质的污染可用HCL (3moL/L)-乙醇(1+1)溶液洗涤,如急用,可用乙醇、乙醚润洗后用吹风机吹干。
光度测定前可用柔软的棉织物或擦镜纸吸去光学窗面的液珠,将擦镜纸折叠为四层轻轻擦拭至透明。
分光光度计实验室具备条件
(1)仪器室
室温宜保持在15~28℃。相对湿度宜控制在45%~65%,不要超过70%。
防尘、防震和防电磁干扰。仪器周围不应有强电磁场,应远离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防腐蚀。应防止腐蚀性气体,如S02、N02及酸雾等侵蚀仪器部件。应与化学操作室隔开。当测量具有挥发性或腐蚀性样品溶液时,吸收池应加盖。
防日光照射。
(2)电源、光源
仪器的工作电源要求一般为220V土20V。如供电电压波动较大,最好配置稳压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接通电源→选择波长→粗调透光度T“0”(开盖)和透光度T“100%”(关盖)→预温20min→放入被测液→精确调节透光度T“0”(开盖)和透光度T“100%”(关盖)→测定, 读取各管吸光度→收场(关电源、罩仪器罩、登记、清洗比色杯等)注意事项:比色时,手拿比色杯的毛面,液体倒杯高的2/3或4/5,比色杯不能用硬毛刷刷洗,也不能用高温烘烤。


分光光度计操作注意事项及维护

注意事项:

(1) 每台仪器所配置的比色池不能与其他仪器上的比色池单个调换。

(2) 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需数分钟才能正常工作。

(3)不测量时不要开光源灯。

仪器维护:

(1) 仪器使用完毕后,用随机提供的套子罩住,在套子内应放数袋硅胶,以免灯室受潮。

(2)经常注意防潮硅胶是否变色,如发现硅胶颜色变红,应将其取出调换或

烘干至蓝色,待冷却后再置入。

(3)拿取吸收池时,绝不可触及光学窗面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清洗,洗涤时只能涮洗、冲洗、浸泡,绝不能刷洗!洗净的吸收池易先倒置于干净的吸水纸(如滤纸)上,待吸干、控净残留水后,再放回比色池的盒子内。如吸收池光学窗面上沾附有水珠,只允许用镜头纸轻轻擦干。

(4)仪器工作数月后,要校正一下波长,用镨钕滤光片校正。

(5)调换光源灯时,带上手套,以防玷污灯的玻璃壳。

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的检测与校正(镨汝滤光片法)

1、在比色槽的光路上放一张小白纸,调节波长至580nm。

2、旋动光量T100%的旋钮至最大,在小白纸上应看到桔黄色的光斑

3、若光斑不是橘黄色,左右旋转波长调节旋钮使之出现橘黄色的光斑,粗略判断波长偏离的程度,选择检测的起始波长。

4、调节波长至520nm,用蒸馏水或空气调T“0”和T“100%”。

5、将镨汝滤光片推入光路中,记录T或A值,退出镨汝滤光片。

6、调节波长至522nm, 用蒸馏水或空气调T“0”和T“100%”

7、再将镨汝滤光片推入光路中,记录T或A值,退出镨汝滤光片。

8、如此反复测定直至T值为最小或A值为最大,记录此点的指示波长。

9、将指示波长减去镨汝滤光片吸收波长(529nm), 即得被校仪器的波长误差。

10、如波长精度超出允许误差60-600nm≤+3nm; 600 700≤+5nm; 700-800≤+8nm),打开分光光度计左侧调节窗口盖板,用螺丝刀试调波长的调节杆。

11、试调波长的调节杆后,再按步骤3-8操作,直至分光光度计的波长精度误差在其允许范围内即可。


文章(文字)来源:实验圈。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