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鱼痘疮病、水霉病的预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12
核心提示:一、 痘疮病 1、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


    一、 痘疮病

    1、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2、危害对象及流行条件:在池塘养殖中主要危害越冬前后的2龄鲤鱼,通常在秋季至初冬和春季,水温在10-15℃出现。由于发病率低且同池其他鱼类不受感染,因此未能引起人们对此病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网箱高密度养殖技术的蓬勃发展,此病日趋严重,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3、防治方法:

    ⑴开春后,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50毫升杀菌红或200-400毫升的高效灭菌碘稀释后全池泼洒,每周使用1次以控制水中病毒的数量。

    ⑵鱼体摄食后,在饲料中添加饲料量2‰的超浓缩光合细菌和0.3%的高稳易还原Vc,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二、水霉病

    1、症状: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种异常,当看到病状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如因操作、运输不慎而使鱼体受伤,低温造成冻伤,或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2、危害对象及流行条件:此病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水霉菌对寄生虫无严格的选择性,各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能被感染。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态的鱼,都易患水霉病。

    3、防治方法:

    ⑴预防。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苗种浸泡剂按1/5000的比例稀释后,药浴3分钟后再入池,入池后用杀菌红按每亩水面每米水深50毫升用量全池泼洒。避免在水温15℃以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及擦伤。

    ⑵治疗。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杀菌红100-125毫升全池泼洒。

 
分享:
关键词: 鱼痘 疮病 水霉病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1.387 second(s), 1183 queries, Memory 3.9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