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海洋生物撷趣 » 正文

耐高温的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12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千姿百态的鱼类,它们大都在普通的水温下生活,生活得很自在,可是也有少数鱼类,它们竟能生活在很高的水温中,并且活得也很开心,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有一个既真实又有趣的故事:那是在1936年,美国航海家雷普乘船到北太平洋去航行。春光明媚、海上的景色十分迷人,雷普精神焕发地站在甲板上、呼吸着湿润而新鲜的空气。突然,一阵异乎寻常的狂风夹杂着巨浪涌向船舷,猛地将雷普打落水中......。水性极强的雷普顽强地与激浪搏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与巨浪拼搏了两个小时,这时他感到筋疲力尽,就在他有些绝望,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又糊里糊塗地被海浪推到了千岛群岛的伊都普鲁岛上。这时的雷普暗暗庆幸自己、性命虽然保住了,可是他所携带的一整套炊具以及全部财产统统付之东流、幸亏随身别上一个折叠式的大茶缸。这时他感到全身疼痛,又饥又渴,于是迫使他要去寻找点东西吃。他四下寻找着,但是他心里又明白,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哪里会有什么食物可吃呢,难道就这样白白地饿死吗?无奈之际,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索然乏味地走着,忽然发现不远处有条小河,他想有河就有鱼,咬紧牙关往前走,啊!太妙了,怎么有这么多小鱼漂浮在河面上?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回饿不死了"。可是他又一想,这些死去的鱼,味道一定不会很鲜美。俗话说: "饥不择食"。于是他便把鱼捞起来放在大茶缸内架火煮了起来。因为雷普太饿了。不等开锅他就打开了盖子。这一打开不要紧,他惊呆了,明明刚才他捞的全是死鱼,怎么会突然变活了呢?他用手试试水温,估计有50℃左右,这可太奇怪了,这么热的水怎么没把鱼烫死呢?他直勾勾地望着这欢快游动的鱼儿......。

  后来,科学家才弄清楚,原来这座伊都普鲁岛为有名的火山岛,就在这火山上的下面有一湖泊,又由于火山的活动,使湖泊变热,水温有时高达60-65℃。就在这么热的水里竟然生活着一种小鱼,而雷普捞的这些鱼便是,但是如果把这些耐高温的鱼类放在温度较低的水里或因环境改变使该湖水温变低。那么这种鱼就会被冻得昏迷不醒或冻死。

  能耐高温的鱼类为数不多。例如在我国云南有一种小鱼,它在48℃的温泉中能生活得很好;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条河里,栖息着一种热水鲤鱼。那里的水温平均为55℃;还有一种浅黑色小鱼,它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塔那那利佛东部地区的一个温泉中,这里的水温高达75℃,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能抗高温的鱼。

  鱼类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以上提到的是一些能耐高温的鱼类,只要鱼儿习惯了就能生存。当然能耐高温的鱼类终究是极少数。对大多数鱼而言,其机体不能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就会导致死亡。所以说水温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

  金鱼是美丽而又惹人喜爱的鱼,如果在换水时不小心把自来水直接往鱼缸里灌,由于水温的骤然下降也会使金鱼不适应至主导致死亡。所以,在换水时,先要把自来水放在一个无油的盆内,放置几个小时,再流入金鱼缸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海面上。常常可以捕到大量的沙丁鱼;奇怪的是在1951年沙丁鱼的年产量突然从50万吨下降到3000吨。后来查清了减产的原因,是由于水温突然下降而致。3年后原这里的水温上升,沙厂鱼的产量又明显地提高了。

  还有一种鲮鯷鱼,这种鱼的味道极为鲜美,是秘鲁的主要渔业资源。本来这种冷水性鱼类只能适应在14-16℃的水温中生活,可是有一年,不知从哪里过来一股暖流,致使这里的水温突然升高,大部分鲮鯷鱼相继死亡,其结果严重地影响了秘鲁的渔业产量。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水温使鱼类生长得较快,较低的水温生长得较慢;但就个体来说较高水温中生长的鱼的个体大。有一种生活在海下1600米深的微齿鱼,通常只长到4.5厘米长就停止增长了,但在水深4800米的深海里同样看到这种微齿鱼,可它却能长到9厘米,不过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当水温降到一定程度时,鱼儿便停止吃食,也不再生长了,甚至体重也相应的要减轻。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