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命科学总论 » 正文

嗅质 quality of odor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4  浏览次数:138

  嗅质 quality of odor 由嗅觉这种单一的感觉形式可辨别的质,亦即气味的种类。对于人,嗅质与味质相比要多得多。它的分类与嗅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起来是困难的,是纯主观的东西,而且不象视觉、听觉那样,并非单一、线性的系列。兹瓦尔德马克(Zwaardemarker1895)利用选择性疲劳现象把主要的嗅质分成9群,即基本嗅:醚样嗅、芳香性嗅、香脂样嗅、龙涎香样嗅、韮味样嗅、焦臭样嗅、羊膻样嗅、不快性嗅、催吐性嗅.进一步可细分30种。他依据互相抵消的气味为不同群.互相混合的为同群的原则.设想对各种基本气味存在着特异的嗅细胞。亨宁(Hennin- g1916)曾假设出辣香、花香、果香、树脂香、焦臭、腐臭等6种基本感觉。而其它的所有气味均为混合嗅,均可用此6种所标记在顶点的三角柱[所谓气味稜柱(德Geruchsprisma]面上的某一点来表示。也有试图以花香、酸香、焦臭、羊膻4种为基本嗅,各自设定1 8个梯级.用这些组合的数字来表示所有的气味(例如;蔷薇香为6423)。阿莫尔(J.E.Amoore1962)认为基本嗅味数是比较少的,嗅感受器感受一种基本气嗅味的部位相似,而感受不同原气味的部位不同.并考虑到感受部位的电学特性,而确定了7种部位特征.且认为在这7种中有2种以上同时产生即为混合气味.但是,对此观点曾被指出有各种矛盾。现在认为,包括昆虫类在内的其它各种动物也显有与上述对人的分类大致相平行的嗅物质的辨别能力.为了对气味作客观的分类,正在研究嗅物质的化学结构、分子内部振动与气味的关系,以及嗅感受器和嗅叶对各种嗅物质不同的电活动(动作电流)。根据对昆虫(蜜蜂Apis mellifera)的学习实验.确认它对气味质的辨别几乎与人的相同.实验表明,对人来说,气味不同而化学结构相似的两种物质,蜜蜂也往往会搞错。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