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命科学总论 » 正文

贝毒 shellfish poison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30  浏览次数:334

  1942年起,在日本浜名湖的蛤仔(Topes philippinarum)及牡蛎(Ostrea)中,出现了所谓蛤仔毒(venerupin)的问题,实际是一种脏器毒(特别是一种肝脏毒),对热稳定,无免疫性,推测是一种胺。这种毒发生在早春,能在贝的胃腺及消化管中找到,但是贝毒的形成机制还不清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生的贻贝毒及在日本丰桥市柳生川发生的蛤仔毒、牡蛎毒均与河豚毒一样,是侵犯运动神经的麻痹性毒,发生在夏季。贻贝毒是由大量甲藻类的膝沟藻属(Gonyaulax)和链藻属(Catenella)形成赤潮后的毒被贻贝摄取浓聚的结果。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39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