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发育生物学 » 正文

精卵融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9  浏览次数:279
精子与卵子接触后,开始了融合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精卵质膜的融合、精进入卵内,第二极体的排出,雌性原核的形成及两性原核结合并开始第一次卵裂。离体观察精子穿过透明带约需10分钟,在体内可能更快些。精子必须在获能并发生顶体反应后,才具备穿透ZP的能力。一般认为,精子识别卵子并与ZP的ZP3基因点结合后,精子头部顶端的穿孔器先钻入ZP,以后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ZP之间的卵外周间隙中,此为受精的开始。精子穿过ZP后,其头部平卧于卵膜上,当精子质膜与卵膜融合时头部即埋入卵子胞浆中。
精卵膜融合的具体过程和分子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体外实验观察发现,顶体完整的精子虽能结合与卵膜,但精子膜不能与卵膜与融合,这说明顶体反应后的精子可能发生了膜表面结构和成分的改变,使精子能结合于卵膜。形态学研究表明,顶体反应后暴露的顶体内膜并不与卵膜融合,融合部位:主要在精子顶体后膜与卵膜之间。精卵融合的实质:是精子膜和卵膜表面互补配对的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过程。如精子膜表面的受精素(fertilin)和卵膜表面的整合素(integrin)。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