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口腔念珠菌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8  浏览次数:150

  白色念珠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粘膜,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病。而口腔念珠菌病常发生于体弱多病口腔卫生不良的婴幼儿;成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那些患有诸如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放疗及化疗期间、T细胞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使口腔菌群平衡失调,导致念珠菌感染而发病,通常,口腔念珠菌病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假膜型,2、萎缩型,3、增生型。后者病情较严重,属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1.急性假膜型多见于婴幼儿,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绒膜,难以剥除,四周充血明显并有口干、灼热感。 2.萎缩型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成年人,病损表现为粘膜有弥散性红斑,舌背乳头萎缩,舌色鲜红,伴有口干,灼热感。 3.增生型较少见,各组年龄均可发病,病损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呈白色斑块样增生及角化变病,或呈粉红色结节或肉芽肿增生性表现。临床上亦称为白色念珠菌白斑损害,具有癌变的倾向。

诊断依据
  1.体弱多病病史,或患某些全身性慢性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2.婴儿发病有烦燥不安、低热、拒食表现。 3.病损特征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表现为白色斑膜或弥散性红斑或增生性结节。 4.涂片可见菌丝与芽胞,培养可见白色念珠菌。

治疗原则
  1.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药物所致的应立即停药,加强营养及口腔护理。 2.保持口腔为碱性环境。 3.针对病菌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4.保守治疗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对于病情较轻者用药选择以制霉菌素口服+碱性含漱液含漱为主。 2.对于病情较重者采用多种有效药物联合应用,如制霉菌素+酮康唑口服,肌注转移因数,静脉注射人体白蛋白,中医中药治疗等。

辅助检查
  1.对于急性假膜型检查以标本涂片及培养为主要检查专案; 2.对于萎缩型和增生型检查除了涂片及培养检查外,还应进行组织病理活检,以排除病损癌变的可能; 3.某些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应考虑全身性因素,除选择性作特需检查中的某些专案外,还应根据所患全身病增加检查专案。

疗效评价
  1.治愈:病损消失,症状消失。 2.好转:病损范围缩小,颜色接近正常,症状减轻。 3.未愈:病损无改善,症状无减轻。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10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