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尖锐湿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9  浏览次数:238

  尖锐湿疣又名尖圭湿疣、性病疣、肛门生殖器疣,系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与生殖器、肛门癌有关,加之亚临床感染增多,易于复发,故引起人们的重视。 性滥交是本病流行的原因,但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而发病。我国性病监测点报告,此病病例数仅次于淋病,占性病的第二位,20-40岁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12个月,平均3个月。 1.初起为淡红色丘疹,渐次增大增多、融合,形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物,根部可有蒂,因分泌物浸渍表面呈白色或污灰色,可有痒感、灼痛和恶臭。 2.肛门直肠、阴道、子宫颈等处尖锐湿疣有疼痛或性交痛和白带增多。但约70%病人无任何症状; 3.少数病例过度增生,成为巨大尖锐湿疣,妊娠期尖锐湿疣生长快,可能与雌激素增高有关。 4.好发部位:男性在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同性恋者可发生于肛门、直肠;女性好发于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和肛门。 5.尖锐湿疣并可并发生殖器癌:4.7-10.2%宫颈尖锐湿疣可发展成癌,有5%女性外阴癌是在尖锐湿疣基础上发生的。

诊断依据
  1.在生殖器、会阴、肛门部位检查见有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物可作出初步诊断; 2.确诊依靠病理检查,镜下示乳头瘤样增生,棘层上部和颗粒层空泡细胞及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增生; 3.需与二期梅毒扁平湿疣、阴茎珍珠样丘疹、女阴假性湿疣和生殖癌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治疗以局部治疗去除外生疣为主; 2.同时检查有无其他性病,尤其是梅毒和淋病; 3.局部如有炎症或其他感染应控制其炎症或感染; 4.用药物破坏或手术治疗; 5.不应采用毒性大的药物或留瘢痕的治疗手段; 6.药物治疗:外科治疗; (1)手术切除: (2)刮除,刮匙刮除,外涂40%氯醋酸。

疗效评价
  1.治愈:疣状损害消失; 2.好转:损害30%消失; 3.未愈:损害消退30%以下。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