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痤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9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皰、结节、囊肿等损害,好发于颜面、胸背,多见于青年男女。多数认为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此外,遗传、饮食、胃肠功能、环境因素、化妆品及精神因素亦与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
  1.损害呈多形性,最早典型皮损为位于毛囊口的粉刺,分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红色丘疹、脓皰、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 2.皮损好发颜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部、颏部,其次为胸背和肩胛间节,对称分布。

诊断依据
  1.青春期男女多见; 2.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前胸和背部,为粉刺、丘疹、脓皰、结节、囊肿或疤痕等; 3.大多数患者在30岁以下逐渐痊愈。

治疗原则
  一、全身治疗 1.抗生素类; 2.维甲酸类; 3.内分泌疗法; 4.微量元素疗法; 5.氨苯枫。 二、局部治疗:目的为消炎、杀菌、去脂。 三、物理治疗。

用药原则
  1.临床表现以感染为主的应首选抗生素; 2.性激素类仅用于严重的病或对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不能作为常规治疗; 3.对于严重结节、囊肿性损害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其炎症反应,因其本身也可引起痤疮损害,当前多主张与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或用氨苯枫治疗。

辅助检查
  1.一般以检查框限“A”为主?2.需查找病因或与某些疾病鉴别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1.治愈:皮疹消退,残留色素沈着或疤痕; 2.好转:皮疹大部分消退,偶有新皮疹出现; 3.未愈:皮疹无改善。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51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