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弓形体性葡萄膜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9  浏览次数:105

  弓形体性葡萄膜炎是由弓形体原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猫等传播,人群感染率较高,据报导我国感染率约为40—60%,但80—90%以上为隐性感染,不出现症状。但妊娠期发生急性感染,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而且生后可以复发感染,全身运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器管移植时为了防止发生排斥反应而大剂量长期使用激素)、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时的免疫功能低下时也可促使弓形体病的感染或复发。可表现出脉络膜视网膜炎。是欧美国家七十年代葡萄膜炎最多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
  (a)先天性弓形体性葡萄膜炎: 1.发病年龄11—40岁; 2.双眼视力下降; 3.眼底表现为后极部限局性坏死性视网膜脉络膜炎,1—6月个视乳头直径大小,中央部有灰白色增生组织,局部水肿,伴有视网膜下渗出及出血; (b)后天性弓形体性葡萄膜炎 1.前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生后5—6月 (1)眼红、眼痛,眼前黑影及视力下降; (2)睫状充血; (3)房水混浊: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Tydall氏现象; (4)角膜后沉着物; (5)虹膜改变:可见虹膜纹理不清,虹膜后粘连; (6)玻璃体混浊; (7)眼底见视乳头充血、边不清,后极主视网膜混浊、水肿、灰白色渗出,可伴视网膜血管炎,有静脉扩张、充血、及浅层出血和血管白鞘。

诊断依据
  1.眼部表现,尤其眼底后极部限局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及血管炎的表现; 2.病史:母亲妊娠时有弓形体感染史及与猫等动物接触的历史; 3.弓形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皮质类固醇; 3.抗前列腺素药; 4.散瞳; 5. 免疫增强剂。

用药原则
  1.弓形体葡萄膜炎的治疗,全身主要以磺胺或螺旋酶素等抗菌素治疗; 2.可全身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左旋咪唑等免疫调节剂治疗; 3.局部治疗可给以散瞳,局部点用的确当等皮质类固醇药物,同时可球结膜下或球旁注射地塞米松等激素。

辅助检查
  1.对于一般弓形体性葡萄膜炎的诊断,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出现了并发症者或为了进行鉴别诊断,检查框限可包括“A”、“B”及“C”。

疗效评价
  1.治愈:眼红痛及眼底渗出消失,视力恢复或提高; 2.好转:眼红痛及眼底渗出基本消退,视力改善; 3.未愈:眼红痛及眼底渗出加重,出现并发症,视力下降或失明。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