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农业法规 » 正文

江西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30
核心提示:(1987年2月28日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

  (1987年2月28日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全省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均属本条例管理范围。第三条 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严禁乱捕滥猎,开展科学研究,积极驯养、繁殖,有计划地合理经营利用。
  第四条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保护、发展野生动物资源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第五条 各级林业部门为各级人民政府的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省以下林政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需要,可在自然保护区设立公安派出所或配备公安特派员,行政上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领导,业务上受上级公安机关领导。
  第六条 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
  第二章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七条 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省级保护动物(见附录)不得猎捕,也不允许买卖、走私出口这些动物及其产品。因特殊需要,猎捕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须报经林业部批准;猎捕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须报经省林业厅批准;猎捕省级保护动物,须报经省辖市或地区林业局批准,并报省林业厅备案。
  凡经批准猎捕的保护动物,统一由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主管部门安排猎捕。
  第八条 县(含县,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在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和具有特殊价值的其他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越冬、繁殖地区,划定野生动物保护区,加强管理。
  划定保护区要注意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最适宜的范围,尽可能避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地、山林、水域,确实不能避开的应当严格控制范围,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第九条 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应按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外的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第十条 凡经批准猎捕的保护动物及产品,在省内运输,需持有县以上主管部门开具的放行证和检疫证,无放行证和检疫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放行。
  第十一条 对允许猎捕的野生动物,由所在县主管部门根据资源情况,确定合理的猎捕量,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报省主管部门备案,有计划地组织猎捕。每年十二月初至翌年二月底为猎捕期,其余时间为禁猎期。
  在禁猎期内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的,须报县以上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狩猎者必须持有县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方可在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狩猎。持枪狩猎者还须有县公安部门核发的持枪证,否则不得狩猎。
  不能识别保护动物者和其他不适宜参加狩猎活动的人,不予发放狩猎证和持枪证。
  省内跨县狩猎,要取得当地县主管部门同意,并严格遵守当地狩猎管理规定。第十三条 省外狩猎人员未经我省主管部门批准,一律不得在我省境内进行狩猎和买卖野生动物产品,经过批准的,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狩猎和买卖。
  第十四条 凡进入市场交易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本条例的要进行查处,查出的珍稀保护动物应送主管部门处理。
  第十五条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区、城镇、工矿区、公园狩猎。
  严禁使用排铳(又名长龙、百丈、地炮、雁铳等)、小口径步枪、地弓毒饵、炸药、军用武器狩猎;严禁采用夜间照明行猎和火攻、挖洞、陷井、捡蛋、捣巢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方法从事狩猎活动;禁止用机动车辆追猎。
  第十六条 持有省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检查证的工作人员有权对一切狩猎活动和猎物贮、运、销和加工进行检查监督。
  任何人都有责任检举、揭发、监督、制止违法狩猎行为。
  第十七条 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设立野生动物发展基金。
  猎捕保护动物(包括观赏动物、实验动物、动物标本、动物产品等),由批准猎捕的主管部门按其价值的10%向猎捕者征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基金。
  猎捕非保护动物,由批准猎捕的主管部门按其价值的4%向猎捕者征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基金。
  所征收的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基金,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用于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严禁移作他用。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处罚:
  一、对未经批准擅自猎捕,或虽经批准但超量猎捕保护动物的,没收擅自猎捕的全部猎物或超量猎捕的猎物以及使用的工具,并视情节处以十至五百元罚款。
  二、违反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没收猎物和使用的工具,并根据情节处以十至三百元罚款。
  三、对无证或借证狩猎的,没收猎具、猎物和借用的证件,并视情节分别对当事人双方处以十至五十元罚款。
  四、违反第十二条第一、三款,第十三条的,没收猎物、猎具,并处以二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五、不按规定交纳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基金的,按应交金额的二至三倍处以罚款。
  六、非法买、卖珍稀动物及其产品的,除没收其珍稀动物及其产品外,并按价值的一至五倍对当事人双方处以罚款。
  七、承运无放行证和检疫证的保护动物及其产品的,除按规定追究货主的责任外,对承运者或经办人按运价的二至五倍罚款。
  八、阻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或容留、窝藏非法狩猎人员的,除批评教育外,处以二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以上处罚由林业部门负责执行;进入市场交易违犯本条例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执行。
  被处罚人不服处罚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诉之日起十天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主管部门裁决的,可在接到裁决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诉和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主罚部门可以提请当地人民法院强行执行。
  第十九条 违法猎捕保护动物的,对检举揭发或制止违法狩猎者进行打击报复的;以暴力手段阻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的;因狩猎活动致人伤亡或酿成森林火灾造成严重损失的;使用被禁用的狩猎工具、方法和禁猎期狩猎,屡教不改等行为;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人员营私舞弊,包庇、纵容、指使他人或自己从事违反本条例活动或玩忽职守造成保护动物资源损失的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省内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条例有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第二十二 本条例解释权授予省林业厅。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3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