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SSOP与CCP模糊交叉互换的刍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7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核心提示: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与关键控制点CCP,随卫生标准变化,有时是SSOP, 有时应为CCP,两者在冷冻食品加工和实际运用中有着模糊、重叠或交叉。罐头加工中的部分CCP实际按SSOP操作管理;而某些食品加工中的SSOP有必要转化或视同CCP监控。
                                                                                   SSOP与CCP模糊交叉互换的刍议
摘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与关键控制点CCP,随卫生标准变化,有时是SSOP, 有时应为CCP,两者在冷冻食品加工和实际运用中有着模糊、重叠或交叉。罐头加工中的部分CCP实际按SSOP操作管理;而某些食品加工中的SSOP有必要转化或视同CCP监控。
关键词:SSOP与CCP模糊、重叠、互换
HACCP作为建立在GMP 和SSOP基础上的食品卫生安全防控体系,无疑是经济高效、简洁实用的。但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与关键控制点CCP的分界线,在某些食品加工实际运用中却有着模糊、重叠或交叉,直至相互转换。
一 冷冻食品加工中的“漂烫”视标准要求而设定为SSOP或CCP
冷冻食品加工中的漂烫工艺,基本上都设定为CCP,通过漂烫温度、漂烫时间来控制生物危害,但从日本冷冻食品标准(附表1)和我国对日出口冷冻食品包装标签来看(举例见附表4),漂烫工艺是否肯定设为CCP,是存疑的。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告的加热后食用的速冻食品,冻结前加热的,微生物要求:细菌总数10万以下,大肠菌群阴性;冻结前未加热的,则要求:细菌总数300万以下,对大肠菌群不做要求。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出口日本的冷冻食品包装标签上,绝大多数都标示冻结前未加热,对此的解释是漂烫工艺仅仅是钝化产品的氧化酶、活性酶,大多数产品还要再加工或食用前要加热,从而与进口商达成默契,既享受初加工农产品关税优惠,又能较轻松达到、满足日方的微生物标准要求。这样漂烫就是工艺品质要求,属于SSOP范畴,虽然漂烫客观上也降低、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但更多是从色泽、规格等品质方面考虑,而不是从安全、危害角度着眼,所以不能绝对算做是CCP。
韩国公告的加热后食用的冷冻食品标准(附表2),冻结前加热的,微生物要求:细菌总数10万以下,大肠菌群10个以下;冻结前未加热的则要求:细菌总数30万以下,对大肠菌群不做要求,大肠杆菌阴性。加热的标准是产品中心温度要在63度以上加热30分钟,或者和这个同等以上效力的方法来加热杀菌。从韩国官方对漂烫后微生物指标明确严格要求来看,漂烫显然是CCP。
从上述日韩两国标准分析比较(附表3),日本要求更严,但我对日出口的冷冻食品按照冻结前未加热标示,执行较宽松的微生物标准,被通报微生物超标就比较少。而韩国细化加热标准,使人感觉韩国通报微生物超标反到多些。(当然我对日出口的冷冻油炸山芋、油炸茄子、清蒸山芋等熟制品类,如果仍标示冻结前未加热则属虚假陈述。)因此,标准要求变动,漂烫工艺也随之忽而是SSOP,忽而是CCP。
冷冻食品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往往是加工漂烫之后----1是冷却水循环不畅或更换不及时受污染;2是冷冻托盘或流化床清洗消毒不彻底。这两个原因属SSOP范畴,是基本卫生操作不到位,不能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问题。但其发生频率导致重要性及其后果危害性丝毫不亚于CCP,生产管理上有必要将这两点视同关键控制点CCP来严格监控对待,这就使得SSOP与CCP的界限又有些模糊、重叠和交叉。
二 罐头加工中的部分CCP实际按SSOP操作
罐头食品加工基本都采用HACCP进行安全风险监控,从理论上CCP点较多,计有原料验收、预煮、空罐烫洗、装罐、封口、杀菌、冷却等。关于原料验收和杀菌分别针对农残、微生物设定为CCP,没什么大的异议。笔者去年的HACCP论文《运用列表明示法监控农产品食品的药残》就是专门探讨原料农残的控制。
预煮:农产品作为罐头原料,加工中大多离不开预煮工段,预煮可有效钝化原材料中的活性酶,虽然也大幅降低、减少微生物危害,但主要还是从品质工艺考虑,根据不同产品、成熟度高低设置不同的预煮温度、时间,因后面还有专门杀菌工段,因此没必要将预煮设定为CCP。
空罐烫洗:有些从理论上论证,空罐80度以上热水或蒸汽冲洗、冲烫是关键控制点,其实空罐目前都包装良好,即使包装破损有少许灰尘,经过水冲洗,清洁干净,其所受污染危险实不足以构成安全危害,以操作工的感官目测就足矣。
装罐:都有最大装罐量,如果是机械化、电子化罐装,误差不大,仍有人工复磅,而人工罐装,就是逐罐复磅,企业都从自身利益出发,按照固形物的标准为下限,实际操作最大装罐量为上限,通过电子磅称读数或将衡量天平抬起逐罐通过。而实际操作最大装罐量是低于关键限量值的,杀菌公式则是以关键限量值为基准,确保杀菌效果达到商业无菌要求。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定时抽检过磅就可以,装罐过多造成杀菌不透的概率极小,即便个别罐装罐过多异常,后序打检、包装包括检查假胖、涨罐等也会剔除。关键是实际生产中工厂根本无法象控制温度、时间那样高效地监控该工段,而定时复磅抽检是SSOP范畴中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要求。
封口:要求的封口三率(笔者曾经在《罐藏食品》撰文提议对高频焊罐以接缝完整率取代接缝盖钩完整率),定时解剖封口检查或达到一定封罐量解剖检查同样是SSOP的范畴,实际生产中工厂也无法象控制温度、时间那样持续地监控该工段。
冷却:该工段要求及时冷透和保持冷却水0.5PPM有效余氯,在实际生产中,企业、操作工同样是以SSOP来管理和规范。是否达到冷却温度,实际操作中,工人更多是手感而非查看温度表,冷却不及时主要影响的是产品色泽等品质;冷却水余氯不达标对杀菌的影响微乎其微,即便极个别罐渗漏污染也会在打检、胖听检查中发现。
总之,预煮、空罐烫洗不必作为CCP和原料验收、杀菌作为CCP都没什么异议。装罐、封口、冷却理论上多作为CCP,而实际生产中操作不易,事实上是按照SSOP在操作管理。
三 某些食品加工中SSOP转换为CCP
同样是低酸罐头食品,真空水煮复合袋软包装罐头的三个关键控制CCP点是原料、水煮杀菌、金探,不同于马口铁罐杀菌可以达到121度杀死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杜绝肉毒素的危害风险,水煮杀菌最多只能达到100度,因此难以杀死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真空缺氧状态下,未杀灭的芽孢可能还原成其营养细胞并生成肉毒素,所以水煮杀菌后,为了防止芽孢杆菌的残存芽孢在真空袋内,产生肉毒素的风险危害,必须调节PH值脱离低酸环境,通过控制芽孢杆菌的生长环境,抑制其生长发育进而避免产毒。因其对酸敏感,在PH值4.5以下和9.0以上时,受到抑制*,而产毒最适宜的PH值是7.8-8.2*,以FDA对低酸食品衡量的PH值4.6,必须保证产品最终PH值小于4.4,从而达到商业无菌。这样本来属于SSOP范畴的配汤工艺,调节酸度以及成品检测PH值就有必要上升为关键控制点CCP来严格监控,确保产品安全。
冷冻淡水小龙虾生产加工,除原料药残和水煮作为两个CCP,由于水产品手工剥壳过程中,极易发生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致病菌超标,所以加工时的人手、工器具定时严格消毒这一SSOP就升格为CCP;在冷冻、冰鲜鸡鸭家禽生产加工中,原料药残和漂烫去毛作为两个CCP,冷却消毒这一SSOP由于同样原因也上升转化成CCP。
总之,SSOP是否上升转化成CCP,仍然基于不同产品的风险危害分析和实际操作考量。
附表1  日本冷冻食品规格基准                                 厚生劳动省告示
品 名
细菌
总数
大肠
菌群
大肠
杆群
沙门
氏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急速冷冻食品
无 加 热 摄 取
冷 冻 食 品
10万
以下
阴性
--
阴性
阴性
加热后摄取冷冻食品
冻结前已加热
10万
以下
阴性
--
阴性
阴性
冻结前未加热
300万
以下
--
阴性
阴性
阴性
附表2 韩国冷冻食品(韩国食药厅发布)
一 制造,加工标准
冷冻之前加热的产品中心温度要在63度以上加热30分钟,或者和这个同等以上效力的方法来加热杀菌
二 规格
品 名
细菌数
大肠菌群
大肠杆群
有酸菌数
不加热食用冷冻食品
1g中10万以下,(发酵产品或者有酸菌添加的食品除外)
1g中10以下
--
标示量以上(限于添加有酸菌添加产品)
加热后食用冷冻食品(冻结前已加热)
1g中10万以下,(发酵产品或者有酸菌添加的食品除外)
1g中10以下
--
加热后食用冷冻食品(冻结前未加热)
1g中30万以下,(发酵产品或者有酸菌添加的食品除外)
--
阴性
附表3 日韩冷冻食品卫生指标比较
日本                                       韩国
品 名
细 菌
总 数
大肠
菌群
大肠
杆群
品 名
细 菌
总 数
大肠
菌群
大肠
杆群
不加热食用
冷冻食品
≤1.0x105
阴性
--
不加热食用
冷冻食品
≤1.0x105
≤10/g
--
加热后食用冷冻食品
冻结前已加热
≤1.0x105
阴性
--
加热后食用冷冻食品
冻结前已加热
≤1.0x105
≤10/g
--
冻结前未加热
≤3.0x106
--
阴性
冻结前未加热
≤3.0x105
--
阴性
附表4  某输日冷冻食品标签

 
* 摘自百度文库,具体作者和著作未标注显示

编辑:zhanhui

 
[ 网刊订阅 ]  [ HACCP研讨会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HACCP研讨会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1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