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验技术 » 实验室管理 » 正文

内部审核有哪些常见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9
核心提示: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对实验室管理运行进行自我诊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项),采取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对实验室管理运行进行自我诊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予以解决,以修复或改进管理体系和实验室活动。但在实施内部审核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内部审核所应达到的效果。


(1)内部审核策划不够。无论是在RB/T 214-2017,还是在CNAS-CL01:2018中,都要求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检验检测机构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对内部审核进行策划,通过审核策划,可以确定审核方向,明确审核重点,审核目的更加清晰。但实验室缺乏对内审进行策划,每次内审都是一样的内容,很难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内部审核进行策划是必要的,可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2)内部审核的依据过于笼统。审核依据是内部审核的参照物,应根据审核目的确定,审核目的不同,审核依据也就不同。比如,如果对全要素进行审核,依据就应包括RB/T 214-2017(CNAS-CL01:2018)及相关领域补充要求(应用要求)、本机构的管理体系文件等;如果是一次单项审核,如专门审核人员管理,依据就应包括RB/T 214-2017及相关领域补充要求、管理体系文件和《人员管理程序》。法律法规是管理体系编写的依据,相关要求已经体现在管理体系文件中,可不列入审核依据。


(3)内审员选择未考虑其专业能力。内部审核通常由内审员实施,对内审员是有能力要求,内审员需经过培训,应做到“三熟悉”“两具备”,熟悉管理体系、熟悉技术知识、熟悉审核程序和方法,具备编制内审检查表、发现不符合项的能力。内审员的工作是有导向作用的,如果不具备能力,发现不了问题,会对检验检测活动及人员造成误导。选择内审员应考虑其专业能力,如果内审员专业能力有欠缺,可以寻求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4)内审检查表不具有自身特点。内审检查表可起到以下作用:保持评审目标清晰、明确;保持内审系统、完整;保持内审节奏和连续性;确保评审正规、有序;便于评审记录等。内审检查表应依据内审目的来确定,应包括内审条款、内审内容、内审方法、内审结果及结果评价,对内审方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恰好许多实验室忽视了内审方法的设计。内审方法应考虑所要提出的问题,所要检查的对象以及所要抽取样品的代表性,使内部审核真正能够发现自身的不符合,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


(5)审核报告编写不够细致全面。内审报告是内部审核最重要的成果,内审报告将向有关管理者报告,使相关管理者在必要时介入有关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内审报告往往是要素不全、内容不具体、结论也不够清晰,注重了对不符合项的描述,忽略了对经验的总结。管理者即使看到审核报告,也是一片茫然,降低了内部审核的功效。内部审核报告应包括审核的基本情况、总结好的方面、明确存在的不符合项、提出应关注的事项及较为清晰的审核结论,还应包括对审核工作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改进内部审核的组织。


内部审核从整体角度组织力量对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对管理体系和标准要求的满足程度,有利于实验室掌握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情况,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工具。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2 queries, Memory 0.9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