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浅谈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6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都极为可观。但因鱼病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也十分突出,鱼类病害问题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都极为可观。但因鱼病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也十分突出,鱼类病害问题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足见防治鱼病的重要性,所以防治鱼病的好与坏是夺取淡水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鱼类发生、流行各种疾病所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轻则耽误生长,重则全军覆灭,而且由于鱼类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鱼病在发生时治疗上存在着相当的困难,所以,要取得养鱼生产的高产量、高效益,必须十分重视鱼病的防治。要贯彻执行“无病先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方针,减少或消灭鱼病发生和流行危害的因素,努力夺取养鱼生产的高产高效。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鱼类发生疾病的原因及防治:

一、鱼类发生疾病原因

       一般来说,鱼患病后活动失常,减少或停止摄食,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大批死亡,致使鱼类发生疾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素

1、自然因素

    (1)水温:鱼类生活在水中,在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水温突然大幅度变化,将会引起鱼类不能很快适应而影响生长或造成死亡。例如:鱼苗下塘时要求温差不能超过 2℃ ,鱼种则不超过 4℃ ,就是这个原因。

    (2)池塘水质变化:池塘水质的好坏与鱼类发病密切相关,如果池塘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含量过高,各种微生物分解旺盛,不但要消耗水中大量溶氧,还会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败坏水质,危害鱼类。

    (3)其他:如水中溶解氧、PH值等的变化对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影响。

2、人为因素

    (1)长时间不清塘或清塘不彻底,池塘中的病原体大量存在,有些传染源或中间宿主也未杀灭,容易发生鱼病。

    (2)放养密度不恰当及混养搭配不合理,使得鱼种生长期间规格不齐,体质瘦弱,或放养过密,造成缺氧浮头,生长缓慢,这样就为病原体的感染及鱼类发病提供了条件。  

    (3)机械性鱼体受伤。在拉网、运输鱼种时操作不细心,使鱼体受伤,为水体中病原体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容易感染疾病。

3、生物因

       鱼类疾病绝大多数是由于各种生物体传染或侵袭鱼体造成的,这些能传染疾病的生物体称为病原体。第一类如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等,这些病原体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另一类病原体如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钩介幼虫等,这些病原体可引起鱼类的寄生性鱼病。

(二)内在因素

        除了环境条件外,引起鱼类疾病的还在于鱼体本身对疾病的耐受力如何,一般称为鱼类的免疫力,主要包括: 

       1、鱼类种间免疫:如鲤鱼患肠炎时,而同池的鲢鱼则从不发病。

       2、年龄免疫:如白头白嘴病、弯体病,一般在鱼苗、鱼种阶段发生。对鱼类危害较大,但随着鱼类的生长,在其以后阶段则危害逐渐减轻,至不发病。

       3、个体差异:在同一池塘中发生某种鱼病时,同种类、同年龄的鱼,有的发病严重而死亡,有的发病较轻而渐渐痊愈,也有的不受感染,因此,鱼病的发生不应从单方面来考虑,而应把环境条件和鱼体本身的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分析。

二、如何预防鱼类疾病

       鱼类生活在水中,发病早期不易观察,一旦严重丧失摄食能力,即便是特效药物也无法进行口服药物治疗。而仅限于病情较轻、还没有丧失摄食能力的病鱼及尚未感染发病的鱼的预防。因此,对鱼病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特别是早期预防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鱼病的发生是鱼体、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预防鱼病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创造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而不利于病原体和敌害发生发展的条件。 

(一)增强鱼体抵抗力

       1、早放养和早开食:提早放养时水温较低,鱼体鳞片较紧,鱼体不易受伤,即使受伤,因病原体处于低温情况下不够活跃,鱼不易被感染可很快恢复健康,提早开食补充能量是增强鱼类抵抗力的有效措施。 

        2、放养优良苗种:放养抗病力强的鱼种是减少发病死亡的有效办法,所放养的鱼种要同一来源,不要东拼西凑,否则容易发生鱼病。

        3、细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池塘中水体含有各种病原体,如果鱼体受伤造成抗病力差,则易使病原体侵入感染发病。 

(二)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及敌害生物

        1、除严格进行清塘消毒外,还要搞好“四消”,即:鱼体消毒、饵肥消毒、网具消毒和食物消毒。

        2、合理运用药物消灭水体中的各种病原体。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方法、手段的不断提高,鱼病也有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趋势,选用准确的药物及合理正规用药防治鱼病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建议如下:

      (1)各养殖户要相信和重视水产养殖新技术、新产品,不能图方便、省钱而使用惯用的如漂白粉等常规药物,长此以往会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达不到预期防病治病的目的。

       (2)缺少鱼病防治知识的渔民,发生鱼病时一定要到指定的鱼病防治部门或向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切莫仅凭经验自行决断,否则耽误治疗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三)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条件

      水源要充足、清洁、无毒物、无污染等,要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池塘水质,必要时采用药物改良水质,改善鱼类生存环境,同时加强日常管理,经常巡塘,观察鱼类动态及摄食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这样不但促进了鱼类的生长,提高了产量,而且也减少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2.495 second(s), 361 queries, Memory 1.8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