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蔬菜 » 正文

黑木耳刺膜出耳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30
核心提示:制栽培种 配方(%)为:棉籽壳90,麸皮8,石膏粉1,白糖1,水120,pH7。先将棉籽壳与麸皮混匀,再将糖、石膏粉溶于水,分次浇洒拌匀。用17×33×0.06厘米规格聚丙烯袋,每袋装湿料900克(折干料400克),松紧适度,袋口套颈圈加棉塞.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10—14小时.无菌操作接入沪耳1号,在遮光、室温22—25℃下培养,菌龄45天左右。
    (一) 制栽培种 配方(%)为:棉籽壳90,麸皮8,石膏粉1,白糖1,水120,pH7。先将棉籽壳与麸皮混匀,再将糖、石膏粉溶于水,分次浇洒拌匀。用17×33×0.06厘米规格聚丙烯袋,每袋装湿料900克(折干料400克),松紧适度,袋口套颈圈加棉塞.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10—14小时.无菌操作接入沪耳1号,在遮光、室温22—25℃下培养,菌龄45天左右。
 
  (二) 建棚整地 耳场选在空气流通、水源较近的向阳地。用竹木搭2米高的棚,棚要能通风、透雨、有散光,形成三阴七阳的小气候。摆袋前2—3天开沟作畦,畦宽1.2米,沟深40厘米,畦边留10厘米宽土埂,畦面铺5—6厘米厚黄沙。以沙作菌袋基质,具有清洁卫生,不板结,保墒性好,便于管理。用敌敌畏800倍液兑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床面及棚内外。

(三) 开口定植 于9月上旬将发好菌的袋移至耳场用新薄膜垫好,边开出耳口,边摆袋。用0.2%高锰酸钾液擦拭袋表,用酒精消毒的刀片在袋四周及顶部(袋倒栽向上端)开14个“十”形口(长2.5厘米,深3~4毫米),边开口边用刀片挑动薄膜以利出耳。摆袋时齐颈圈剪去袋口部分,畦面按20×20厘米打穴(深3—4厘米),将剪口朝下倒栽穴内,随即保潮。
 
  ㈣ 出耳管理

1. 诱导出耳 采取见光和刺膜双管齐下的办法诱导出耳,从刺膜摆袋到现耳芽仅4—5天,经与未刺伤菌丝体的小区比较,现耳芽期可提前3—5天。
 
  2.建造阳畦 9月下旬气温稍低,采用插竹弓盖薄膜法使菌袋调温保潮,弓顶距菌袋以40厘米左右为宜,一般晴天掀起薄膜,日喷水3—4次。

3.干湿管理 有经验的耳农常运用看天、看地、看耳片的“三看”方法进行湿度管理。用沙作畦床保潮性好,如果沙质干燥,只需用洒水壶淋水即可。耳片抗干旱能力较强,晴天日喷水3—4次即可保证湿度。
 
  4.处理耳基 采耳后用刀片刮耳孔,不留残基。从刺膜开口至采耳只需10~12天。当耳片充分长大并展开时,应及时采摘。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黑木耳 刺膜 出耳法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567 second(s), 460 queries, Memory 2.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