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经济作物 » 正文

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08
木薯的生长发育

(1)幼苗期。在气温21℃以上,木薯植后7-10天可发芽出土,植后60天为幼苗期。它是生育过程中幼根最盛期,但这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幼苗生长的初期所需的养料,主要靠种茎贮藏的养份供应,种茎新鲜而健壮的发根多,伸长快,根系发达,但根量的多少与块根的数量无明显相关。

2)块根形成期。植后60-100天为块根形成期,其中70-90天为结薯盛期。植后90天,块根的数量和长度已基本稳定,每株通常有5-9条,此时茎叶生长较迅速,株高可达1米以上,并开始出现第一次顶端分枝,其茎叶量约为苗期的3-4倍。

块根形成的早晚和和数量除品种特性外,与水肥、土壤环境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土壤疏松、湿润、养料充足的条件下,块根形成早且数量多。在块根形成期如果土壤板结或严重干旱和缺肥,就会减少了块根的数量和产量。

3)块根膨大期。在生产上把块根形成期至收获前的生长过程称为块根膨大期。这时茎叶生长量很大,叶量达到全生长期的最高峰,此后叶片开始脱落,10月份以后,块根增粗随之减慢,至11月下旬叶片大量脱落,块薯基本停止增粗。

  在正常的情况下,块根增粗与茎叶增长呈正相关,但茎叶过茂反面降低块根增长,因此合理的水肥管理,是木薯增产的重要环节。

(4)块根成熟期。一般植后9-10个月,块根已充分膨大,地上部分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大部脱落,块根也基本停止增粗,含水量减少,这时为块根成熟期,可开始收获。

木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木薯喜高温,不耐霜雪,一年之中有8个月以上的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8℃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木薯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4-15℃,18-20℃可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29℃。在14℃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海南终年可栽培木薯。

2)光照:木薯是短日照热带作物,喜阳性不耐阴蔽,对光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都很敏感,阳光充足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木薯生长在阳光不足,阴蔽度大的地方,茎叶徒长,叶序稀疏,节间伸长,茎干细弱,块根细小,且容易引起叶片脱落,造成低产劣质。因此,在木薯林地间作,只限于幼林地段,与其他农作物间作,也应以矮生的豆科作物为宜。

3)雨量和湿度:木薯对降水量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600-60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木薯是耐旱性很强的作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的地方也是够一造木薯生育所需的水份,甚至在 年降水量仅270毫米的地方也能生长。但木薯最适于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且分布均匀,土壤湿润的地方生长。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地方产量低,品质差,淀粉含量下降,氢氰酸含量增加。

4)土壤:木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只要不积水,不过分瘦瘠或石砾过多的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和钾质丰富的砂壤土为最适宜。表土层过浅肥力差,易受旱的土壤,虽能生长,但产量低,品质差。土壤粘重板结或石砾地、粗砂地等,不利块根伸长,块根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俱差。

5)风:微风利于木薯生长,但木薯植株高大、忌怕台风,台风常常吹毁叶片,吹断枝条和茎干,动摇植株,造成倒伏,使块根断裂而腐烂于土中,造成减产。

主要栽培品种

我国栽培的木薯品种,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少数是国内选育的。栽培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一)华南205自菲律宾引入广东,后经广东传入海南和广西等地。适应性强,已遍布我国产区各地,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矮秆密节,分枝少,株高1.5-2.5米,较抗风。茎褐色,叶片7-9裂,裂片窄长,呈线形,叶柄红色。结薯集中,薯块多而粗壮,呈圆锥形,浅生易收获。块根干物质含量35-40%, 鲜薯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含量7-9毫克/100克。中熟品种,植后8个月可收获,在地力中等的地方栽培,亩产鲜薯2000-3000公斤,集约栽培可达5000公斤。

(二)华南1241988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育成推广的新品种。其发芽力强,出苗快生长快,生势好,耐旱抗寒,适应性强,可在各类土壤上栽培。主茎分枝部位高,分叉角度小,叶节密,株型好。株高1.8-3.0米,茎灰绿色,叶片裂长狭长,厚而浓绿,叶柄浅紫褐色结薯集中且浅生平伸,薯块肥大,大小均匀,长圆锥形。薯皮薄,浅黄色,肉质细嫩,干物质含量35-40%,鲜薯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4-5毫克/100克,中迟熟品种,植后8-9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集约栽培5000公斤以上,但本品种抗风能力稍差,在台风地区宜选择避风地段种植。

(三)华南6068本品种是1980年鉴定推广的食用高产甜品种。其主要特点是株高茎粗适中,茎色黄褐色,叶片宽大、叶柄红色、主茎顶分枝部位高,分叉角度小,株型密集,适于密植和间作。早熟,植后7-8个月可收获,产量中等,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最高可达3000公斤。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薯块粗大。外皮褐色,内皮紫红色。块根干物质含量40-45%,鲜薯淀粉含量30-35%,氢氰酸含量4-5毫克/100克,薯肉雪白松粉,食味好。在地力良好的地方栽培,产量品质更佳。但抗风能力较差,宜在少台风地区栽培。

(四)面包木薯:也叫马来红,1912年自马来西亚引入,是我国栽培最早的食用品种,也是海南栽培最早的当家品种。生势旺盛,株高2-3米,茎外皮灰褐色,内皮深绿色。叶片宽大浓绿,叶柄紫红色。块根外皮深褐色,内皮紫红色。结薯较分散,入土较深,薯圆柱形茎部有木质化的薯柄,薯块茎部纤维素较多,鲜薯淀粉含量30-35%,干物质含量40-45%,氢氰酸含量5毫克/100克以下。食味好,松软可口。为早中熟甜品种,植后7-8个月可收获,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1000公斤左右。

(五)华南102又称糯米木薯、引自马亚西亚,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以定安栽培最多。主茎顶分枝角度较大,树冠开展。茎灰黄褐色,叶片宽大,叶柄乳黄色,茎部有红色斑点。块根圆柱形,入土较深,外皮褐色,粗糙,内皮浅红色。干物质含量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30-35%,氢氰酸含量4-5毫克/100克。早熟,植后6-7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1000公斤左右,适于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

(六)华南201又名南洋木薯或中莞红尾,1935年自马亚西亚引入,是我国产区栽培面积仅次于华南205的主要当家品种。其植株高大,生势旺盛,叶片宽大,叶柄紫红色。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薯块长大,呈纺锤形,表皮黄褐色,内皮粉红色。干物质含量37%左右,鲜薯淀粉含量25-30%,氢氰酸含量9-14毫克/100克,属迟熟高产品种,植后9个月才能收获,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

(七)华南8002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1994年育成的高产新品种,有发芽率高,出苗快,生长整齐,长势旺盛等特点。株高1.5-2.5米,顶端分枝晚,分枝部位高,分枝短而紧凑,适于密植和间作。茎干粗细适中,叶节密,叶片寿命长。耐旱耐寒,适应性广。结薯集中,薯块粗壮,大小均匀,浅生易收获。中熟,植后8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块根干物质含量37-40%,鲜薯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含量4-6毫克/100克,是饲用和工业使用的优良品种。

(八)华南8013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1994年育成的高产新品种。种茎耐贮藏越冬,出苗快,生长整齐,顶端分枝适中,分枝短而集中,株型紧凑,茎干较坚硬。叶片宽大,叶节密,四周结薯,薯块粗大,大小均匀。块根干物质含量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28-32%,氢氰酸含量3-4毫克/100克。中早熟,植后7-8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

选地和整地

木薯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只要不过份贫瘠和石砾过多,不积水的土地均可选用,在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栽培,宜选择避风或有林段保护的地段种植。

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林区山地,垦地时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大于15度的山地,最好开成梯田或等高垦耕种植,避免在坡度过大的山坡进行陡坡栽培。荒坡草地宜在植前2-3个月进行全垦,带垦或免耕等,坡度在10度以下的较平缓坡地可进行机耕;丘陵山地,地块不大,高低不平,可用畜犁耕或免耕或开环山行种植;坡度在20度以上的山坡,不开环山行不宜种植木薯,否则会造成土壤严重冲刷,得不偿失。

种植材料。

种茎要求新鲜,色泽鲜明,斩断切口见乳汁,此类种茎养份多,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利于植后全苗壮苗,保证产量。因此必须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并富含水份,芽点完整,不损皮芽,无病虫害的主茎作种苗。未充分成熟,茎干纤细,叶节稀疏,髓部中空,皮芽受损或已抽芽的种茎,植后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细弱,结薯少,产量低,一般不宜做种苗。

种植方法。

木薯的种植方式有平放,斜插和直插。平放可四周结薯,浅生易收获,但全埋于土中,通透性差,发芽出土困难,易引起缺株,抗风性也较差。斜插出苗快,出苗率高,能保证全苗,薯块朝一方伸展,收获方便但抗风性也较差。直插出苗早而整齐,结薯多入土较深,抗旱抗风性能较好,但薯块大小不均匀,种植时花工多,收获较困难,大面积生产少使用。

种植时用利刀砍断种茎,插条长度以15-20厘米为宜,平放或斜插于穴中,浅盖土。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土壤肥力高疏些,反之密些,一般亩植800-1000株为宜,最密不宜超过1600株。植距多为1×0.8(米)和0.8×0.8(米)。

木薯的田间管理

补苗。木薯植后常常由于种苗贮藏过久,失水过多,种茎幼嫩纤细或插条过短或由于遇上低温干旱,雨水过多,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缺株,为了保证全苗,必须及时补苗,通常在植后20天开始,30天内完成。

间苗。木薯植后通常有2-4个或更多的幼芽出土,如住其自然,每穴将有多个主茎,会造成荫蔽和消耗养份,一般间苗在齐苗后,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每穴留1-2苗为适宜。

中耕除草。木薯的块根需要有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表土层才能发育良好。因此,植后三个月内的中耕除草是促进块根增长,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时期。一般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时,就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植后60-70天可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植后90-100天,如果需要,可进行第三次中耕松土,这时块根的数量已基本稳定并开始膨大,应结合松土追施壮薯肥。木薯块根浅生,深植和厚培土都不利块根膨大,土壤板结的地方一般都不培土,土壤砂质贫瘠的地方和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可浅培土。

施肥。在各类养份中,木薯对氮和钾的要求最高,基次是磷、钙和镁。生产1吨块根的产量,约从土壤吸收2.3公斤氮,4.1公斤钾,0.5公斤磷,0.6公斤钙和0.3公斤镁,N:P:K=5:1:8。亩产块根1500公斤,需从土壤里吸收3.5公斤氮,0.75公斤磷和6.2公斤钾,要是茎叶不回田,每亩消耗的N、P、K的数量将分别增加到7.4公斤,1.6公斤和8.1公斤,不过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这些养份约50%将重新被回收。因此要连年保持亩产1500公斤,而又不明是降低地力,每年每亩至少应增施硫酸铵17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氯化钾18公斤。木薯虽然要从土壤吸收大量养份。然而从生产一吨干物质所吸收的养份看,除钾和钙外,其他养份的吸收量比许多作物要少得多,生产一吨干木薯片吸收6公斤氮和1公斤磷,比其他作物要少1-2倍甚至几倍(表3)。有人认为种植木薯会使地力贫瘠,事实证明,木薯并不是一种耗尽地力的作物,而是人们不注意施肥管理,进行掠夺性生产的结果,近年来,对此作物已有公正的评价。

 

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木薯的病虫害较少,为害较轻,对产量无严重影响,在我国流行的病虫害有下列几种: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这是木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开始时危害完全展开的成熟叶片,然后由下而上逐渐扩散。为害时,先浸染叶缘或叶尖,出现水渍状病斑,并迅速扩大,病斑常溢出黄色胶乳,然后叶片萎蔫脱落,严重时嫩梢枯萎,甚至全株死亡。本病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广西、海南和广东已有发生,但未见严重流行。

细菌角斑病。我国广西和海南已有发生,一般5月开始流行,8-9月较为严重。主要特征是出现水渍状角斑,散生于叶片各部位,可见黄色胶乳状物,开始浸染时叶缘出现黄晕状,然后扩大联合,变成黑褐色,造成叶片变黄而脱落。

褐色角斑病。我国普遍发生,发病时叶片两边出现不规则的褐斑,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并呈深绿色,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脱落。一般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但对产量无很大影响。

以上病害均无免疫的木薯品种和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只能通过使用无病种茎,进行轮种和选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木薯红螨。我国普遍发生,集结于叶片背面,首先为害下层成熟叶片,沿叶脉附近吮吸汁液,使叶片呈现黄斑,以后由下而上危害上层叶片,严重时集结叶片两面为害,由于虫体的大量增加,最后斑点变成红色或锈色,造成叶片脱落,在长期干旱的条件下可使植株死亡,在雨季,大部分虫体被雨水冲走,危害减轻。

防治方法是选育抗螨品种,利用天敌,如肉吃螨类,也可用杀螨剂喷杀防治。

木薯的收获加工

收获。木薯块根属营养体,在生理特性上无明显的成熟期,生产上所说的成熟期,是指一年之中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的时期。我国木薯多为春植,收获期多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这期间薯干率和淀粉含量均能保持商品生产的经济指标。

收获是木薯栽培过程中占用劳力最多,劳动强度大的一项工作。一般小规模生产多用人工收获,起畦栽培的可用畜力犁松泥土进行收获。大面积栽培,可用机械收获,方法是先砍去茎干,然后在拖拉机上装上没有翻土板的犁头,这样便可犁松土表而翻动块根,再用人工收拣,每人每天可收获4-5亩。

加工。木薯块根不耐贮存,收获后3-7天便变质腐烂,必须及时加工。初加工主要是切片干燥制作干片和压榨提取淀粉,生产淀粉有手工加工,半机械加工和机械加工,少量生产常用手工加工和半机械加工。其工序是:刮皮-粉碎-过筛-沉淀-干燥。大量生产须用大型机械进行工厂化生产,国内旧式工厂多采用锤式粉碎,曲筛过筛,流槽沉淀; 其工艺流程是:原料-清洗-粉碎-泡浸-过筛-中和-一级沉淀-漂白-二级沉淀-离心脱水-干燥包装。这种工艺较落后,淀粉回收率低,只有60-65%,已被现代化加工工艺所取代,采用全部流水配套,多段淀粉提取器和高速离心机代替了流槽沉淀和淀粉精制,不需中间贮罐,使加工从原来的几小时乃至几天减少到只有几分钟,而且淀粉的商品回收率达90%以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其工艺流程是:原料-清洗-粉碎-细筛-除砂过滤-淀粉精制-脱水-干燥包装。

利用木薯淀粉在发酵工业,制糖工业和化学工业进行深加工,可制造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生产葡萄糖,果糖,山梨醇,甘露醇等精细化工产品,品种不下百种。其经济效益可提高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对提高木薯产值,促进木薯生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
关键词: 木薯 栽培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531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