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命科学总论 » 正文

相变异 phase variation, phase polymor-phism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1

  相变异 phase variation phase polymorphism 1)同一个种的个体的形态、色彩、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特征,依种群密度相应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见于昆虫类。乌瓦洛夫(BPUvarov 19211928)查明:迁徙性飞蝗类(locusts)有大发生时所见到的群迁性类型(以前被看作别的种)和正常年景所见到的非集群性的定居类型。它们是同一个种内的不稳定的连续多态现象(continuous polymorphism),分别命名为群居相(phase gregaria)和散居相(phase solitaria),而具有二者之间特征的称为转移相(phase transieus),从散居相到群居相的相转变(phase transformation)是阐明大发生和大迁徒的关键,这就是他提出的相理论(phase theory)。在夜盗蛾类等其他昆虫也见有相变异现象。低密度下发育的幼虫,体色呈绿—褐色的保护色,活动能力低,而高密度下发育的幼虫,体色显著变黑,物质代谢率、迁徙能力有所提高,在许多情况下集群性是发达的,这些共同特征是众所周知的。迁徙性飞蝗的成虫在相对翅长、胸部形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群居相还在生理、行为上具有适于迁徙的性质。飞蝗的这种相的特征,可在23代内以非基因的遗传机制遗传下来。相变异是通过个体间的相互刺激(mutual stimulation)使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与种群动态有重要关系。此外,蚜虫类(aphides)单性世代的胎生雌蚜,分有翅型(alate)和无翅型(aptera ;浮尘子类(plant bopper)的长翅型(macropterous form)和短翅型(brachypterous form)等翅型的多态,主要是由密度不同造成的,但与迁移性、定居性也有关系,这可包括在广义的相变异中。

  (2)肠内细菌的鞭毛抗原,在血清学上区别为二个抗原型,称为一相抗原、二相抗原。在实验室中细菌的传代期间,一相、二相抗原型是可逆的,相互变换的,这称为相变异。由于变换是可逆的,而且频度比一般自然突变中所见到的要高,所以被看作是一种生理变化。但是现在认为,一相、二相分别是由独立基因H1H2支配合成的,活化的H2在支配二相的鞭毛抗原合成的同时,还抑制一相抗原的合成。H2一旦进入非活化状态,则二相鞭毛抗原的合成便立即停止,同时对H1的抑制也将解除,而产生一相鞭毛抗原的合成。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74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