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农业 » 正文

葡萄褐斑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6
葡萄褐斑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地多有发生,以多雨潮湿的沿海和江南各省发 病较多,一般干旱地区或少雨年份发病较轻,管理不好的果园多雨年份后期可大量发病,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造成减产。
病状 褐斑病有两种:褐斑病和小 褐斑病。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 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有些品种病 斑带有不明显的轮纹。小褐斑病为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点发病出现黄绿色小圆斑点并逐渐扩展为2—3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部逐渐枯死变褐进而茶褐,后期叶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霉层。
侵染及发病规律 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北方多在6月份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季节可多次重复侵染,造成大发生。在江苏、浙江、上海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6月,第二次在8月。小褐斑病的发生与褐斑病相似。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源。②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③喷药防治。发病严重的地区结合其他病害防治,6月份可喷1次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9月间可喷5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百菌清或800—1000倍70%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喷1次药。65%的代森锰锌在某些葡萄果实上有药害,北方更明显,使用浓度应在1000—1200倍。④合理施肥,科学整枝。增施多元素复合肥。增强树势,高抗病力科学留枝,及时摘心整枝,面通风透光。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8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