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海参专题 » 正文

刺参放流增殖的问题与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23
核心提示:刺参的放流增殖是使资源增加的有效措施。此项研究在国内外开展得比较早,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日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了投石移植种参的试验研究,并在一些地区取得明显效果,有的在二三年内就使产量增加了3倍~4倍之多。近年来,他们又积极开展了对幼参繁育保护场的

    刺参的放流增殖是使资源增加的有效措施。此项研究在国内外开展得比较早,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日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了投石移植种参的试验研究,并在一些地区取得明显效果,有的在二三年内就使产量增加了3倍~4倍之多。近年来,他们又积极开展了对幼参繁育保护场的建设和改造,设置混凝土海参礁等,同时开展了海区采苗及人工放流增殖的研究。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近年又相继在山东、辽宁等地大量培育苗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刺参人工放流试验,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目前,种参放养在我国虽然仅由科研部门进行了一些小规模试验,但已初步见到较明显的效果。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76年在山东省崂山县港东大队进行恢复刺参资源的增殖试验,历时5年,增殖效果明显,产量比增殖前提高10倍~16倍。又如,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5年11月10日于长海县海洋岛放流幼参(平均体长1.8厘米)35.3万头,1987年调查,此批参苗已形成该区的优势群,体长达10厘米~16厘米,成活率达5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认为,刺参的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问题与展望:刺参的放流增殖现仍处于小规模的试验阶段,其发展的速度不快,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有关部门对此重视不够,使人们对刺参放流增殖的认识不足,有现得利的思想;二、对种苗放流后的试验研究还很不够,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科学资料,如对放流规格的选择,即不同规格种苗放流效果的比较;放流后种苗的移动范围及规律;种苗放流后的生长速度;种苗的敌害;渔场环境的调查及海况、底质、海流条件对种苗生长、成活的影响;放流增殖效益的分析等。此外,对划区管理及繁殖保护条例的执行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鉴于上述情况,有关主管部门应积极扶持和帮助解决目前因资金不足而难于扩大试验的实际困难,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共同投资的办法,以利于加强对刺参放流增殖的试验研究。科研部门应集中适当的人力、物力,选择适宜的海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下力气抓好典型,以推动刺参放流增殖事业的进一步开展。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96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