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2
核心提示:生产优质稻米,仅选用优良品种是不够的,栽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稻米品质。
       生产优质稻米,仅选用优良品种是不够的,栽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稻米品质。

 

 (一)播种期 同一品种提早播种,可增加稻米中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二)本田密度 基本苗过多会导致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和整精米率增加,米粒透明度差,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升高,蛋白质含量下降。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两稀两密”的栽培技术可兼顾产量与品质。

 (三)肥料 肥料对米质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肥料对米质的影响,氮、磷、钾三要素对米质影响效果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另一方面是施肥时期对米质的影响。适当施用有机肥可改善稻米口感,但用量过多稻米品质反而下降。

 (四)灌溉 灌溉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水稻植株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发生作用的,主要体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结实期土壤水分降低,精米率显著提高,青米率下降,但亏水时间过长,稻米的加工品质会变差。

 (五)化控技术 多效唑能显著提高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

 (六)收获时期及方法 适时收获不仅对产量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米质也有较大影响。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收获都会使稻米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降低。一般水稻适宜收获期在齐穗后:早籼稻25~30天,中籼稻30~35天,晚籼稻35~40天。机械收获会使加工品质明显变差。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4.614 second(s), 472 queries, Memory 2.1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