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识别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9
核心提示: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稻株苗期或抽穗前枯死,一般不抽穗结实,所以俗称“公秧”。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稻株苗期或抽穗前枯死,一般不抽穗结实,所以俗称“公秧”。其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如下:

 一、发病特点。水稻恶苗病以带菌种子为主,其次是病草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侵入一般在播种时,播种时病种上潜伏的菌丝或分生孢子遇水萌发,从伤口侵入到幼苗的基部,引起稻苗发病,病稻草用来盖秧和捆秧时也可以发病。

二、发病条件。播种没有经过药剂消毒的带病种子,极易引起发病。病田的种子、秧苗受到机械损伤,可加重发病。

三、危害症状。稻恶苗病从苗期-抽穗期都可能发病,秧田期发病:一般播种几天就可以发病,有的发芽不久就枯死,但典型的症状要在秧田末期才能表现出来:病苗比壮苗要纤细得多,而且长得比较高,颜色呈淡黄绿色。病苗多在移栽前死亡,从枯死苗近地面部分会产生淡红色的霉状物,有的呈白色。大田发病:移栽后1个月左右才出现病株,初期症状与秧苗病状一样;发病严重时一般在抽穗前枯死。后期一般在病株下部,茎的附近或者叶鞘上散生或聚生很多黑色小点。

四、症状识别。在水稻分蘖期,病株比健株高2/3左右,黄绿色,叶狭长披垂,节上出现倒生根。农民又叫米禾、公禾、标禾、标茅。这些病苗随后发黄、逐渐枯死。

五、防治方法

1、要处理好病草、病谷,做好种子消毒处理。

2、发病病株及时拔出处理,减少再侵染源。

3、用劲护牌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浸种,稻种与药液比为1∶1.2,温度控制在15~20℃,一般浸2天,浸种后直接催芽播种。用该药浸种对水稻整个生长期生长发育均没有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对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苗期防效达100%,分蘖末期防效达96.99~100%,抽穗期防效为76.05~98.86%。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7.478 second(s), 785 queries, Memory 2.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