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湿地调查的技术与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26

对国际重要湿地进行调查的目的就是查清其资源现状,特别是野生动植物及其分布状况,综合评价湿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找出威胁国际重要湿地的主要因子,从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湿地调查是湿地保护和管理及其合理利用(如生态旅游等)的基础。
一、湿地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湿地的定义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2.湿地分类标准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将全国湿地划分为5大类28种类型,各种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如下:
Ⅰ、近海及海岸湿地(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海水浸湿地带):
Ⅰ1 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
Ⅰ2 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
Ⅰ3 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包括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
Ⅰ4 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覆盖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本次调查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
Ⅰ5 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植被盖度<30%,底质以砂、砾石为主。
Ⅰ6 潮间淤泥海滩: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
Ⅰ7 潮间盐水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沼。
Ⅰ8 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
Ⅰ9 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水湖泊。
Ⅰ10 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淡水湖泊。
Ⅰ11 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Ⅰ12 三角洲湿地: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
Ⅱ、河流湿地(本次调查仅限于河床(枯水河槽)平均宽度≥10米,面积大于100hm2的全国主要水系的四级以上支流)
Ⅱ1 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同时也包括河流中面积小于100hm2的水库(塘)。
Ⅱ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Ⅱ3 泛洪平原湿地:河水泛滥淹没(以多年平均洪水位为准)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Ⅲ、 湖泊湿地
Ⅲ1 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海岸带范围以外的淡水湖泊。
Ⅲ2 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的泛洪平原湖。
Ⅲ3 永久性咸水湖:常年积水的咸水湖。
Ⅲ4 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积水的咸水湖。
Ⅳ、 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
Ⅳ1 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的泥炭沼泽。
Ⅳ2 草本沼泽:植被盖度≥30%、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
Ⅳ3 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的临时水域。
Ⅳ4 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盖度≥30%。
Ⅳ5 森林沼泽:有明显主干、高于6米、郁闭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泽。
Ⅳ6 内陆盐沼: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水含盐量达0.6%以上,植被盖度≥30%。
Ⅳ7 地热湿地:由温泉水补给的沼泽湿地。
Ⅳ8 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Ⅴ、 库塘
Ⅴ1 库塘:为灌溉、水电、防洪等目的而建造的人工蓄水设施。
二、湿地自然状况调查
1.湿地面积调查
在充分考虑湿地近期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以往资料调查湿地面积。如有近期的可利用遥感资料,可从遥感资料中量测获得。
2.湿地类型调查
湿地类型根据上面讲述的湿地分类标准进行调查,共分为5大类、28小类。
3.湿地地貌调查
以湿地区内的主体地貌作为湿地地貌类型,大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并加以特征描述。
4.湿地气候调查
收集气候资料,包括从气象台(站)、有关《农业气候区划》等资料中收集调查湿地气候环境资料。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10℃年积温(10年平均)、年平均降水量(10年平均)、年平均日照时数(10年平均)、年蒸发量(10年平均)。
5.水文调查
内陆湿地调查以下水质特征:pH值、透明度、溶解性固体总量及水化学类型、平均水位。除此之外,各类湿地还要调查以下水文特征:
(1)河流:河网级别、河长、年平均流量(10年平均)、流域面积;
(2)湖泊:水位(平水位、丰水位、枯水位)、面积(丰水面积、平水面积、枯水面积)、蓄水量、最大深度、平均深度;
(3)沼泽:地表积水性质、积水深度、积水时间(日)、泥炭厚度、潜水位、最大面积、最小面积;
(4)近海及海岸湿地:潮汐类型(全日潮、半日潮、混合潮)、平均高潮位、平均低潮位、平均宽度。
6.湿地土壤调查
以收集资料或野外土壤剖面调查的形式调查湿地土壤类型。湿地土壤类型包括:沼泽土、草甸土、白浆土、盐土、碱土、泥炭土、水稻土(水稻田)。
三、湿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1.湿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湿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动物和该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以及贝类、虾类等。其中水鸟应查清其种类、数量和迁徙情况,其它各类则以种类调查为主。
2.湿地野生动物野外调查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
3.调查季节
水鸟数量调查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5-7月,越冬季为12月至第二年的2月。迁徙情况调查主要在春、秋鸟类迁徙季节进行。
兽类调查主要在冬季,与冬季鸟类调查同时进行。在繁殖季节对鸟类进行数量调查时,也应兼顾对兽类的调查。
两栖和爬行类调查时间为夏季和秋季入蛰前,应尽量与湿地鸟类繁殖季节的调查时间相吻合。鱼类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可全年进行。
4.水鸟数量调查方法
水鸟数量调查方法采用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通过直接计数而得到调查区域中水鸟绝对数量的调查方法。适用于越冬水鸟及调查区域较小、便于计数的繁殖群体的数量统计。
记录对象:以记录动物实体为主,在繁殖季节还可记录鸟巢数,再转换成种群数量(一般每一鸟巢应视为一对鸟)。
计数可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
春、秋季候鸟迁徙季节的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记录水鸟迁来时间、高峰期、居留型、居留期、停歇时间、迁离时间以及主要停留(歇)地等。
5.兽类调查方法
兽类以调查现有种类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和亚种。数量状况可采用常见、可见、罕见三个等级进行估测,或直接计数。
6.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两栖、爬行动物以调查现有种类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和亚种。数量状况可采用常见、可见、罕见三个等级进行估测。
野外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即通过计数在设定的样方中所见到的动物实体,然后通过频度分析来推算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7.鱼类调查
鱼类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主要查清湿地中现存的经济鱼种类、珍稀濒危鱼种类及近年来的经济鱼捕获量。
8.影响动物生存的因子调查
在进行动物野外调查的同时,应查清对湿地动物生存构成威胁的主要因子(自然的、社会的),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湿地植被调查
1.湿地植被调查内容:
(1)湿地植被的面积与分布;
(2)湿地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指出各级保护物种如特有种、罕见种、濒危种、对环境有指示意义的指示种;
(3)湿地植被类型。以群丛为基本单位调查,指出群落的优势种、共建种、伴生种等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特点;
(4)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
2.湿地植被面积与分布调查方法
利用卫星影像、航空相片、地形图等资料,结合野外勘察,确定湿地植被的面积和分布情况,并在湿地平面图上加以标识。
3.湿地植物种类调查
(1)调查地点:
① 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未受或少受人为干扰的地点进行调查。
② 由于地表形态起伏不平的,可以沿着地形梯度变化的方向进行;
③ 沿着水浸梯度变化的方向进行,即垂直于水分含量的变化线走;
④ 根据湿地面积的大小和湿地生境的复杂程度适当确定调查线路的数量;
⑤ 目标植物的调查,应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类型选择调查地点。
(2)物候期选择:
调查时要选择植物开花或结实的时期,分不同季节进行调查,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资料和典型的标本。由于全国各地气候差异悬殊,各湿地区应根据本地气候和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具体确定最佳调查时期。
(3)调查方法:
① 在选择的调查区域内,调查所有植物种类。
② 对于已有植物种类资料记载的湿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野外核实,并通过补充调查加以完善。
③ 野外能够准确鉴别的物种,记录该种及其分布和资源特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集标本。
等等。
4.植被类型调查
(1)已有植被类型调查资料的湿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野外核实,确定湿地现有植被类型;
(2)有卫星影像、航空相片资料的湿地,通过判读解译,结合地形图和野外调查,确定植被类型;
(3)无上述资料的湿地,要进行野外调查,确定植被类型;
5.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1)群落样地设置
① 样地最小面积的确定:依据森林、灌丛还是草原;群落复杂程度(南北方的差别)、地形复杂程度等来确定样地的最小面积。
② 样地数目:根据湿地面积大小和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来确定样地数目。
③ 样地布局:首先利用卫星影像、航空相片、地形图或野外初步勘察资料,根据生境和群落外貌的主要差异,将整个湿地植被划分为不同的植被单元。在每一个植被单元内,沿着某一主要生境因子(如水位、地形等)梯度变化的方向确定各类典型样地调查。
(2)群落生境调查:
记录样地的地理位置、地貌部位(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土壤类型、水文状况(积水状况、淡水或咸水等),填写湿地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表。
(3)群落的属性标志调查:种类组成、分层结构、物候期、生活力。
(4)群落的数量标志调查:
乔木层要求调查多度、密度、高度、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要求调查多度、高度、盖度、频度,计算总优势度。
6.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
以现有资料为主。充分搜集以往研究成果、文献,结合访问、调查,了解湿地植被利用和受破坏情况。
五、湿地周边状况及利用保护调查
1.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通过查阅有关统计资料,记录湿地周边地区的市(县、区)名称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面积、人口、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主要产业。
2.破坏和受威胁状况调查
以实地调查和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湿地的破坏和受威胁情况,重点查清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因子、作用时间、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已有危害及潜在威胁。主要威胁因子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围垦、水土流失、污染、过度渔猎、水源补给不足、盐碱化、外来物种入侵、沙化等。
3.保护状况
查清并记录历史上(从六十年代开始)及现在和将要采取的湿地保护行动(包括规章条例的制定与实施)的起止时间、主要目的、主要措施及主要成果。
4.科研状况
通过调研,记录在湿地区进行过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情况,包括科研活动名称、起止时间、主持与参加单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等。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4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