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中秋及月饼专题 » 正文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01  浏览次数:3520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个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悬碧空的时刻。

    溯源

    源远流长中秋节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八月半、团圆节。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半”;月到中秋分外明。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神州的千家万户团聚赏月,吃月饼,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传说:后羿祭月祈团圆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

    民俗:先民崇尚拜月亮

    民俗学家则认为,中秋节的原始基础是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时,这种朝拜开始岁时化,“中春……迎暑,中秋迎寒”。在汉代以前,秋夕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而“嫦娥奔月”的故事是汉朝建立后才出现的。

    唐宋:欢度中秋成风尚

    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在唐宋时,中秋节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古今岁时杂咏》一书中,收录了唐宋两朝著名人物咏中秋的诗,而且每首都几乎与月亮相关。“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唐·陈羽《中秋夜临镜湖望月》);“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唐·韩愈《中秋夜赠张功曹》)。这些诗说明在中秋节,祭月、赏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秋:何时流行吃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故事

    “月饼老人”话月饼

    徐刚(杭州五味和利民食品厂老厂长)

    “月饼讲究的是皮要薄,心要实,形要圆。”在五味和利民食品厂担任了30年厂长的徐刚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切成两半的月饼为记者讲解。这位14岁开始学做月饼的“月饼老人”对月饼痴迷不已,即便退休在家,一看到月饼,还是职业性地切开评判师傅的手艺。

    徐老说,制作月饼要做好三件事:原料、操作流程、工艺。传统月饼的制作是很精致考究的,原料中桂花必须是满觉陇桂花树上新鲜打下来的;玫瑰花一定是苏州洞庭的;蜜饯则专用杭州老字号陈元昌……徐老摇着头说,杭州人最爱吃的榨肉月饼现在已经找不到正宗的了。放在从前,肉是要用猪腿里的“腿精”,榨菜选的正宗涪陵榨菜。

    备好原料,操作步骤更是一步也不能颠倒的。熟面粉,油,核桃,瓜仁,松仁,青梅,对瓜,依次放下去搅拌,这样做出来的百果月饼才能使得馅均匀,皮松软。

    徐刚老人用缓慢的语调向记者一步步的描述着制作月饼的传统操作过程,在他的眼里,制作一个月饼就有如加工一件艺术品。“无论中秋节怎么变,月饼要做得好才是根本。”

    在徐老的记忆中,早年按照传统,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市民会早早的备好月饼,插香、许愿,进行“供月”仪式。“月饼是大伙心里表达中秋美好心愿的寄托,礼尚往来,也充满了人情味。”徐老的60年“月饼生涯”让他对中秋节的变迁有着切身的体会,“以前月饼是稀罕品,凭票一户人家只能买2斤。哪像现在,花样繁多,想买多少就买多少。”面对不断涌现出的巧克力月饼、雪月饼等新品种,徐刚笑着说自己的孙子就爱吃这些。

    天文学家教你赏月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告诉记者,今年是十五的月亮比十六圆。如果天空晴朗,你可以看到,今年中秋节的月亮珠圆玉润,分外迷人,而且是1998年以来你所能看到的最大的月亮。

    据王思潮介绍,如果我们用肉眼细观月亮,可以看到月亮表面有些地方较明亮,有些地方较暗淡。这明暗交错的图案,给人们丰富的想像空间,因此,我国古人想像月亮上有广寒宫,宫中有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西方则想像月宫中有美丽的月亮女神。

    王思潮说,今年的中秋月出比去年晚20多分钟,其时天色开始暗淡,更有利于观赏。人们不妨从观赏月出开始,在日落后不久,如梦如幻的月亮就会从东方冉冉升起。天黑后两个小时,月亮已升至东南方半空,这天上玉盘般的婵娟普照大地,仿佛在为人间家家户户祝福。

    王思潮提醒,有条件的公众可用望远镜对十五的月亮观赏,望远镜中月亮上奇特的环形山、平原,有如仙境一般。

    风俗

    杭州:赏月观潮花样多

    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在杭州这个有着绝美月色的都市中,似乎天生就与中秋有不解之缘。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中秋“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的记载。

    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有“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若繁星”的描述;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到了清代,又出现了“中秋斗香”的风俗,“糊纸为斗,炷香其中,高者可二尺许,中秋夜祀月则设之”。杭州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宁波:八月十六度中秋

    宁波人八月十六过中秋,这是什么缘故呢?传说,南宋宁宗时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弥远,是明州(今宁波)人。他每年中秋,总要从京城临安(今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共庆团圆。

    有一年,因回家的路上马失前蹄,等赶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了。史弥远心中非常苦恼。没想到的是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从早盼到晚,还不见史弥远回来,就一直未过中秋。直到八月十六,史弥远赶到,才一起欢欢喜喜,共庆中秋佳节。从此以后,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的风俗,改为八月十六。

    广州:别有情趣“树中秋”

    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有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中秋对联意趣多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则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东林寺有一对联,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中秋诗韵千古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寓意着团圆,也是最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万里此情同皎洁,

  一年今日最分明。

  唐·戎昱《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汉·无名氏《明月何皎皎》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李白《月下独酌》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现代诗《中秋》

  “月谜”请你猜一猜

  “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中秋菊盛开”打成语

  “掬水月在手”打成语

  “明月照我还”打一人物

  “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

  “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

  “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谜底请在本版内找)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Processed in 0.056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