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佳酿专题 » 正文

小曲制造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01
小曲制造技术

  除了北方的麦曲外,至迟在晋代南方已出现了团状的米曲。晋人嵇含在<< 南 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南方的草曲,也即米曲,这是关于南方米曲的最早记载。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从晋代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以来,名称繁多,宋代 <<北山酒经> >中共有四例。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 先浸泡蓼叶 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

  传统小曲的生产流程:


   陈酒药     水   米粉     辣蓼草末

    │      │   ↓       │

    │      └──→拌料←─────┘

    │          ↓

    │          打实

    │          ↓

    │          切块

    │          ↓

    │          滚角

    │          ↓

    └────────→ 接种

               ↓

              入缸保温培养

               ↓

              入匾培养,换匾,并匾

               ↓

              装箩,出箩

               ↓

               晒干



图2.2 传统小曲生产流程

  传统的麦曲,完全采用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方式。小曲的接种在宋代以前, 也 不例外。但在<<北山酒经>>中则记载了一种人工接种的方式,即:"团成饼子,以旧 曲末逐个为衣"。也就是说把新制成的曲团在陈曲粉末上滚动一下, 陈曲末便粘在 新曲团的表面,陈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霉孢子,可以在曲团上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 势。由于可以人为地选择质量较好的陈曲作为曲种,这就可以择优汰劣。通过年复 一年的人工选育,自然淘汰,质量优越的曲种(实际上是微生物菌种)就保留下来了。 而天然接种的酒曲,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水源,原料本身所带入,或者制曲 场所及用具。性能优良的菌种无法代代相传,酒质也就无法恒定。
  明清时期,小曲中加入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明代<< 天 工开物>>中说:"其入诸般君臣与草药,少者数味,多者百味,则各土各法,亦不可 殚述"。这种传统做法一直延续至现代。周恒刚先生在1964 年搜集的四川邛崃的药 曲配方中,有一例,其配方中用药达72味,合计50多公斤,可配1460公斤的原料( <<糖化曲> >,1964年,中国财经出版社)。但小曲也有少加甚至不加药的。 如明代 的东阳酒曲中只加辣蓼。宁波白药也是如此。故明代以来,小曲向药小曲和无药小 曲两个方向发展。
  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据有关科技工作者分离鉴定,在分离到的828株 毛霉科的霉菌中,其中根霉占643株。根霉不仅具有糖化作用,还具有酒化酶, 故 具有酒化作用。小曲中还有许多其它微生物,现代工业微生物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 菌种,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Processed in 0.034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