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2020年值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04
核心提示:NO12020 1月新冠病毒引发对野生动物的讨论 2020年初,新冠病毒前期的病毒溯源初步怀疑与华南市场的野生动物有关,蝙蝠作为冠状
 







 

 

N

O

1

2020 · 1月

新冠病毒引发对野生动物的讨论

      2020年初,新冠病毒前期的病毒溯源初步怀疑与华南市场的野生动物有关,蝙蝠作为冠状病毒的可能源头之一,被各大媒体广泛科普。

      2月,国家为安全起见,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

 

Tips:野生动物可能会传播病毒、细菌以及人畜共患病,不论是出于环保,还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安全,都不建议非法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

2020 · 2月

 

N

O

2

2020 · 5月

固体饮料冒充配方奶粉

多名儿童吃成佝偻病

      2020 年 5 月,湖南郴州永兴县很多婴儿出现了佝偻病和类似「大头娃娃」的症状。这是典型的营养不良的表现。

      后来发现,他们的家长都购买过一款叫做「倍氨敏」的产品,母婴店的导购员在购买时告诉他们这个东西是「配方奶粉」。于是消费者拿去直接给自己孩子喝,用来代替母乳。

      配方奶粉是特医食品,而这个产品在包装上写着的是「配方粉」,实际上只是一个固体饮料,属于普通食品。可想而知,里面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含量都达不到配方奶粉的标准,代替母乳喝会导致营养不良。 

      生产商为了利益,故意把包装、名称做得跟配方奶粉非常相似,利用「配方粉」和「配方奶粉」的一字之差玩文字游戏。而他们的产品标准的确是「固体饮料」标准,在法律上也确实没什么问题。而母婴店的推销员,明知道这东西不是真正的「配方奶粉」,为了利益,故意忽悠消费者,让他们当成「配方奶粉」去购买,丝毫没有考虑背后可能造成的巨大健康隐患。

2020 · 5月

 

N

O

3

2020 · 6月

新发地三文鱼案板检出新冠病毒;

冷链传播新冠病毒被证实,

多地出现冷链相关疫情

      2020年6月12日,北京突发新增本土确诊新冠病例4例,均与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有直接关联。新发地40多个环境样本检测出阳性,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继新发地三文鱼事件之后,全国发生多起冷链食品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以及接触冷链食品的工作人员出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

      10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发布,这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Tips:冷链食品并非不可食用,但要正确选购、处理。

推荐阅读:【常态防疫】冷链食品新冠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发布,进口冷链食品应采样检测

2020 · 06月

 

N

O

4

2020 ·7月

汉堡王门店修改原料保质期被曝光

      2020 年的 3·15 晚会因为疫情延迟到了 7 月,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汉堡王门店里不按规定操作,随意修改保质期等多个问题,跌破所有人的眼镜。 

      被曝光的乱象主要有以下 3 点:

1. 员工刻意偷工减料(少放番茄,芝士);

2. 保温柜到时间后,直接把红灯摁成绿灯,于是过期食物「变回」了新鲜食物;

3. 面包解冻时间长于规定的 48 小时后,私自更换标签,再做成汉堡售卖。鸡腿排也存在改标签延长保质期的情况。

      在曝光出的这三点中,前两点造成的是食品品质问题,还没有涉及到食品安全。第三点是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因为解冻后的面包和冷藏鸡腿排都属于短保质期食物,超过保质期极易发生微生物繁殖从而腐败。

推荐阅读:

1、食品安全分析解析:关于“保质期”的科学解读

2、食品包装保质期、预测及国内外保质期规定

2020 · 7月

 

N

O

5

 

2020 ·7月

海底捞被爆“大肠杆菌门”

今年,海底捞频频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1月,陕西宝鸡的海底捞店铺内,有顾客称在火锅汤底发现烟头;7月12日,在济南海底捞连城广场店,有消费者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7月14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期不合格食品通告显示,海底捞火锅富春新天地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检出大肠菌群,网友直呼突然感觉就“不香”了。

随后,海底捞方面公开回应称,经过对该门店从筷子清洗、储存、转送至前厅、前厅储存过程进行全流程排查分析,基本判定为筷子储存过程中导致。目前引入新技术设备筷子清洗机,通过验证消毒效果良好,已启动推广计划,力求系统性解决问题。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事实上对其是一种消耗。也希望所有的餐饮机构能不忘初心,坚持把控好品质,真正把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放在心上。

海底捞被曝“大肠杆菌门”,让细菌无处可逃,这份仪器清单请收好

推荐阅读:海底捞筷子被检测出的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究竟是啥?如何预防感染

2020 · 7月

 

2020 ·7月

云南食用野生菌死亡人数远超新冠;

广西哄抢榴莲导致多人食物中毒;

酸汤子中毒导致9人死亡

      2020年7月,云南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导致12人死亡。

      而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省累计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为2,网友们惊奇的发现:云南人吃野生菌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新冠。

Tips:不要采食任何不熟悉的野生菌,任何野生菌都不能凉拌,一定要完全做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020年8月26日,广西东兴市万尾金滩海域,一艘装满榴莲的货船发生侧翻,海面漂浮着大量榴莲,事发后,相关部门到场处置,阻止居民捡拾榴莲,可许多居民不听劝阻,仍然拿走了不少榴莲。26日至27日,食用这些榴莲的村民纷纷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呕吐,中毒者人数高达500多位,不过好在没有出现生命危险。

      这起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这种菌喜盐,是海水和海产品中的常见菌,也是沿海地区的常见致病菌。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起家庭聚餐中9人因食用酸汤子而中毒后全部死亡。

「酸汤子」是一种传统的酵米面食物,本次事件中的酸汤子在冰箱内冷冻了一年,发酵时间或室温存储时间过长,因次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了微生物毒素「米酵菌酸」,这种毒素十分危险,致死率极高。

Tips:国家卫健委发布提醒,呼吁大家不要制作和食用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食品。

推荐阅读:【原创】浅谈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2020 · 10月

 

N

O

6

2020 · 10月

深圳对未成年人禁酒

碳酸饮料要标注健康损害标识

      2020 年 10 月 29 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下称《健康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后对未成年人全面禁酒。 

      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深圳本次出炉的《健康条例》还要求酒精饮料、碳酸饮料的销售者应当在货架或者柜台上设置符合标准的健康损害提示标识。如果商家不设置相关标识,则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

 

      市面上大多数碳酸饮料,如果长期大量喝的话,确实对健康不利。这主要是因为碳酸饮料往往糖含量太高,而大量的游离糖摄入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但是,市面上还有很多别的含糖饮料,比如各种果汁饮料,乳酸菌饮品等,即使没有充入二氧化碳,喝很多照样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它们中的很多还是打着「健康」的旗号。如果真的要做有害标识,那应该标识全部的「含糖饮料」而不只是「碳酸饮料」。

2020 · 10月

 

N

O

7

2020 · 11月

薯片等食品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

      2020 年 11 月,深圳市消委会从线上线下挑选了 15 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开展比较试验,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检出含致癌物,发现 7 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 μg/kg)。

      其中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 2000 μg/kg。但这三个品牌对此回应,称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目前相关产品仍正常销售。 

      丙烯酰胺是美拉德反应的一个产物,薯片在焙烤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丙烯酰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这个物质评为 2A 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有比较明确的对动物致癌证据,但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目前还不能肯定这东西一定「致癌」,只能说「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各个国家对丙烯酰胺都没有「限量标准」。欧盟的「基准水平值」750 μg/kg 也只是一个参考值,如果超过这个值,欧盟的监管部门可能会建议你改进生产工艺,让丙烯酰胺含量逼近这个目标。

2020 · 11月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164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