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有关食源性病毒的知识点,你知道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17
核心提示:食源性 病毒 分类 耐受特性 源头 控制
什么是食源性病毒?

食源性病毒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的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疯牛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轮状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等。


食源性病毒不容忽视

虽然病毒通常在食品本身难以增殖增长,但是:

食品都可以作为病毒的载体,全世界每年因误食含有病毒的水、土壤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经病毒携带者收工加工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时有发生。

研究表明病毒能够在食品中存活数天甚至数周而不丧失感染性

许多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传统工艺诸如 pH、温度、水分活度等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毒繁殖。

由此可见,作为引起食源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食源性病毒污染途径

1.食品原料在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的各个环节中由于被病毒携带者直接或间接触而被污染,如甲型肝炎病毒等。

2.人和动物可通过粪便、尸体等使携带的病毒污染各种食物、用具和水源,并由口进入消化道感染健康的人或动物,如呼吸肠道病毒等。

3.健康的人或动物在与携带病毒的人或动物接触后而感染病毒,并随着人或动物的流动而广泛传播,导致恶性循环。

4.一些昆虫诸如蚊、蝇、鼠类、跳蚤等可作为某些病毒的移动传播媒介,造成食品污染,并通过食物链的传播逐级感染。

5.受病毒污染的食品被人或动物吸收后,又可随着粪便、唾液等排出体外,造成二次污染。


食源性病毒分类

1.人类肠道病毒

主要存在于人粪便和下水道中,室内表面是致病性病毒的可能来源和集结地,江河口贝、甲壳类生物体内一般可以发现到肠道病毒。如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诺如病毒(NV)、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

2.人和动物共宿主的食源性病毒

指在一些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病毒。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染上病毒:直接接触动物或这些动物所污染的物件;被蚊子等带菌病媒所咬;以及饮用受污染的食水或进食受污染的食物(属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病毒。

3.朊病毒

能够浸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生存的蛋白质,它只有蛋白质、无核酸、既有感染性,又有传染性,如疯牛病。


食源性病毒耐受特性


以上述三种病毒为例,可见病毒的消灭并不容易,但传统消灭病毒的工艺中仍然以热处理最有有效,能够明显减少病毒含量,有研究表明,牛奶在65-75℃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HAV数量迅速减少,其原理可能是高温改变了病毒上衣壳蛋白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科研人员也正在研究其他新型处理技术对食源性病毒的消毒影响,主要有高静压技术、紫外线技术、辐照技术等。

而另外一种策略是应从源头加以控制。


食源性病毒的源头控制

1.加强对食品生产人员的健康管理

以甲肝病毒为例,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血液、食具、物品、床单、衣物等须进行严格消毒。

2.加强手部清洁

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须彻底洗净双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加强水的管理

水源性传播途径,是连接病毒携带者和食品污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饮用水的管理,保护水源,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有条件时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4.原料来源管控

病毒对食品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呈现明显的季节件。是由于该季节自然条件适合于该病毒的传播。一般呼吸道病毒的持续污染和流行常常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常发生在夏秋季。在某一时期某个地区某种病毒污染  食品数量显著地超过了平时的污染量即为流行性污染。因此应注意在适当时机控制来自病毒爆发区域的原料。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关键词: 食源性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121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