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外荡养蟹主要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28
        1、水域选择外荡养蟹对水域的基本要求:溶氧丰富、无工业、生活污染,有一定水体交换量。水草(沉水植物)丰茂,挺水植物(菱、喜旱莲子草等)水面覆盖率小于30%。养殖面积以30亩以上为宜,50-300亩较为理想。湖泊型和河道型外荡均可养殖。

  2、蟹苗种放养。选择优质正宗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种,蟹种规格一般要求在200—600只/公斤,亩放180—250只;对性腺已成熟的“绿蟹”,无论规格大小均不宜放养。若蟹种资源不足可放养蟹苗,亩放800—1200只。

  3、防逃设施。设置防逃设施好差,这是外荡养蟹成败的关键。一般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和竹箔车箱式定置张网,即并在进出水口防逃网和竹箔内外加设2-4条“地笼”网,如水流较急,底泥较软,应加重石龙,最好将石龙踏入泥中,竹箔尽可能直达硬土层,防逃的重点在蟹种刚放养半个月内,发水季节和寒潮来临后三个时期。放养初期每天检查网袋、半个月内每天检查2-3次;及时倒出袋内的蟹种放回养殖区。一般10-15天,趋于稳定,钻穴安居,发水季节防逃网和“地笼”的位置或增加设施。

  4、合理种养水草。为了给河蟹提供优良和生活环境,在养殖区内四周种养适量的菱和喜旱莲子草,其种养水草面积控制在总水面的20%左右,水面较大的外荡种养水草比列可相应提高。

  5、日常管理。勤检查竹箔,网断等设施,严防河蟹外逃;勤清理拦网,竹箔上水草杂物保持水体正常流动交换,勤巡荡,做到早、中、晚巡荡检查观察河蟹活动情况,有无死蟹、病蟹,是否有河蟹逃逸的迹象并做好防偷工作。六月至七月水质容易发臭变坏,面积较小的外荡,可用适量的生石灰调节水质,促使河蟹蜕壳生长。

  6、及时捕捞。采用捕蟹专用工具车箱式地笼网捕捞。地笼网数量应根据水域形状及面积合理设置。一般在进出口设置较多,河蟹捕捞时间应从9月下旬起到10月底基本结束。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576 second(s), 627 queries, Memory 2.52 M